陕西宝鸡开展社会治理能力建设规划工作

2015-11-25 10:44  来源:陕西政法网

  按照陕西省宝鸡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的总体要求,市综治办牵头落实社会治理能力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任务。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综治委副主任黄超同志作出明确批示,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对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指示要求,以中办、国办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为指针,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切实把“十三五”期间社会治理工作的重大思路、重大目标、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搞清楚、写进去、对接好。

  按照领导批示要求,市综治办重点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搞好调查研究。4月份,综治办领导带队,深入凤翔县、眉县、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工信局等单位,围绕宝鸡市社会治理服务平台、社区网格化管理、综治信息化建设的等情况进行调研,形成了《关于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调研与思考》、《关于统筹推进综治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为 “十三五”社会治理能力建设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二是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课题研究。成立专门机构,以金台区、千阳县为凤险评估试点单位,通过中省项目实施,推进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研究探索,推动社会治理方式方法的创新。

  三是分解任务搞好综合。8月份,组织公安、人社、民政、司法、食药监、安监、应急办、发改委等部门召开协调会议,分解任务,提出要求。对七个部门在“十三五”期间要体现的思路目标、核心内容、工作举措等进行综合,形成征求意见稿。10月初,组织金台区、渭滨区、凤县、太白县等分管综治领导、社区代表、法律政策研究有关学者进行讨论,形成了的规划稿。

  宝鸡市“十三五”社会治理能力建设规划规划的总体架构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规划依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对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的表述是“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四个方面内容。把这四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作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基本构架,具体落实在民生保障改善能力、社会治安防控能力、网格化管理及基层综合服务能力、基层依法治理及特殊人群的管理能力、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应急体系建设能力这7个方面的能力建设上。第二部分工作回顾,一是对社会治安防控、民生保障、网格化管理、基层依法治理及特殊人群的管理、食品药品监管、安全生产、应急体系建设能力所做的成效进行了提炼总结。二是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四个存面分析查找了宝鸡市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第三部分是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第四部分是重点任务及工作举措,第五部分是保障措施。

  规划体现的重点工作。加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以信息化为引领,以基础建设为支撑,加大城乡接合部、农村地区公共区域、公共复杂场所等重点要害部位和易发案部位的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力度,提高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系统覆盖密度和建设质量,实现城乡视频监控一体化。充分依托、运用国家政务网络平台、融入建成的社区综合信息平台、试点城管平台等有效资源,因地制宜,统筹布局建设实施,节约行政成本,确保正常运转,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特殊人群的管理能力建设。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矫正、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和服务管理等工作。加大县级救助管理站建设,实现县区救助管理全覆盖。严密防范打击邪教组织非法活动。加强对涉恐涉暴、扬言报复社会及吸毒人员、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人群等重点人员实时管控。

  民生保障改善能力建设。探索建立“五险合一”统缴统管机制,实现统一征缴、统一支付等社会保险服务管理新体系。健全公务员及参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工伤保险政策。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和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的优惠政策及配套文件,积极改进专家选拔工作机制。强化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严厉打击恶意欠薪等违法行为,妥善处理群众诉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基层依法治理能力建设。把网格化管理列入城乡规划,将人、地、物、事、组织等基本治安要素纳入网格管理范畴,因地制宜确定网格管理职责。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推进社会治理工作。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不断强化主体责任,规范操作程序,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全面落实重大决策、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项目实施前风险评估、实施中风险管控和实施后效果评价、决策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坚持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强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层基础建设,组建县、镇、村三级联动的大法治网络。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提高司法公信力。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加强食药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健全完善食品药品检测网络,设立12331举报电话,建设食品药品安全应急指挥中心,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推进安全生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安全生产综合协调、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机制。做好信息平台搭建,实现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危险源监控、应急救援等信息资源共享。推进全民参与和监督安全生产工作。加强煤矿瓦斯、自燃发火等灾害事故的预防与治理。

  加强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范预案管理程序,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完善全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强化预警信息采集、共享和发布管理能力。加强重要应急物资储备,加快县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完善应急交通运输保障机制。增强城乡建筑抗震、防火等抗灾能力。

  加强组织保障措施。将社会治理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县区、部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社会治理工作第一责任人。综治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督办检查,推动社会治理工作重要事项的解决。落实镇(街)、村(社区)社会治理工作经费。综治部门把社会治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体系,对发生重大问题的地区、部门和单位,依法实行一票否决制,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吴华平)

责任编辑:张林晞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