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辉:用生命坚守岗位的湘西硬汉

2015-11-23 16:49  来源:法制晚报

  用生命坚守岗位的湘西硬汉

  记龙山县人民检察院预防科科长王文辉

  王文辉,一名普通的检察官,始终用顽强与信念在1400多个日日夜夜里与病魔抗争,用忠诚与热爱书写着18年来从事检察工作的不悔青春。

  “我现在身体好多了,因为我已经学会了和癌症交朋友。”王文辉拍拍自己的胸膛,露出灿烂笑容。

  “每项工作都要对得起良心”

  199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学中文的王文辉通过了全省检察机关增编补员考试,进入检察机关工作。天生勤奋的他,用4年的时间先后拿到了法律大专和本科文凭,并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迅速成为一名办案骨干。

  在办理原湘富饮料厂出纳黄某挪用公款100余万元案时,他花了半年时间,用尽方法四处搜寻证据资料。一些会计知识不懂,他一边追着院里司法会计请教,一边买来会计书籍加班加点恶补。

  开庭当天,当他把8编织袋账单、账本等证据慢慢拖进庭上并一一举证,在场的人无不惊呆。庭审后,黄某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句:“王检察官,你是学会计专业出身的吧?”

  接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后,为了对农村合作医疗领域开展预防调查,他深入7个重点乡镇30多个村组100多户农户,挨家挨户访问,写出了一份上万字的调查报告,向相关单位发出检察建议。随之,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的管理、报销等制度出台并得到顺利推行。

  2005年,龙山县检察院状况考评在全省排名倒数第一。王文辉知道后,主动找到检察长,表示愿意承担这份重任。全院一年平均有900多件案件,2000多册卷宗,近10万页,堆在地上,有一人多高。几百万字的卷宗王文辉逐字逐句审核,看程序是否合法、看法律应用是否恰当,甚至一个错别字、一个标点符号、一个印章签盖都要一一审核。正是这样,龙山县检察院的质量考评工作一跃而上,当年就从全省排名倒数第一上升到全州第一、全省第34位,此后连续六年都在全州名列三甲。

  “人活一天就要精神一天”

  从2009年7月起,王文辉便秘流黑血,食欲急剧下降,迅速消瘦。分管副检察长向华见到此种情形后,多次催促其检查身体,但他却说:“就是肠炎的老毛病犯了,吃点药就没事了,现在正是年终执法状况考评的关键时期,等忙完了再说。”

  “直肠癌中晚期,必须赶快到大医院动手术。”检查结果出来的那天,医生对他说。而此时,离他症状初次出现已有4个多月。

  妻子把病情和医生的意见告诉王文辉。他却笑着对妻子说:“你给医生说说开点药,我吃点药就行了,等执法状况考评的结果出来再动手术也不迟呀。”

  “全州第一名、全省34名……”考评结果出来后,王文辉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直肠切割手术后,王文辉平均20多天化疗一次,半年间化疗了9次。化疗时,口中又咸又苦,浑身骨头刺痛,甚至呕吐时经常性连胆汁一并吐出来,但他默默忍受。

  出院后,单位给予他一年的休假治疗,但他没有把自己当病人,只要单位工作有需要,王文辉都会拖着疲惫的身体准时赶到办公室。

  “王文辉从没把自己当病人看,干起工作来比任何人都卖力。”龙山县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何强清说。

  看到院里人手不够,王文辉主动找到领导,要求承担起了检委会会议记录工作。

  这其实是件名副其实的苦差事。检委会每周召开一次,讨论的案件少则几起,多则数十起,会议一开最少两三个小时,长的时候一整天,并且委员们的意见不仅都要详细记录,而且要形成会议纪要。有时候坐不住了,他干脆站着记。

  甘于清贫纤尘不染

  王文辉一家三口,妻子早年下岗,女儿才上初一,仅靠他一人微博的工资艰难度日。患病以来,手术和化疗前后花去近5万元,每月仅药费就得2000多元。

  王文辉的家,其实就是一个“窝”。这个“窝”只是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约50平米的两居室,破败的楼梯间堆满了柴、煤、旧家具等各式杂物,而且昏暗潮湿,房间里没有厕所、没有厨房,破旧不堪。王文辉家里的家具、陈设基本停留在80年代,沙发、藤椅、暖壶、整墙的蓝色大镜子……这些都是14年前妻子的陪嫁。最值钱的物件就是那台崭新的电冰箱,这还是为了帮王文辉储藏中药,去年才花2000多元买的。

  烟叶收购商把一个红包塞给他,希望对其缺斤少两的行为睁只眼闭只眼,他却义正言辞地说:“我家境虽然不好,但如果我收了这肮脏的钱,就等于泯灭了良心。”

  “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只是做了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的普通事。”这是王文辉对自己的朴实评价。

 

责任编辑:张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