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运城市司法行政工作重点推进会在万荣县司法行政大楼召开,让人们在寒冬里真切感受到法律的温暖。
与会人员观摩了万荣县司法局新入驻办公大楼基础设施建设和各县市制作的普法宣传品,听取了万荣县司法局工作经验介绍,交流了各县市重点工作经验和做法。
丰富多彩的普法短剧、扎实有效的人民调解、方便快捷的法律援助,打造出运城市普法宣传的一个个硬品牌。
普法短剧入民心
“普法宣传要让老百姓喜欢看、愿意看、经常看。”运城市司法局局长王吉海如是说。
为了开展多途径、多手段法律宣传,2015年6月,运城市司法局和电视台联合开办《法治民生》普法短剧,这些短剧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真实故事为题材,更加容易被群众接受,《婆婆也是妈》等贴近老百姓生活的剧目深受大家喜欢。节目坚持以“本地方言、群众演员、身边故事、举案说法”的原则,从剧本写作到演员挑选都精心组织,短剧制作贴近群众生活,用群众的日常语言,亲切、真实、感人。开播以来,坚持每月在电视台至少播放一期。
运城市目前已有10个县市建立起运行有效、较为完善的普法短剧长效机制,未建立机制的县市也制作和播放出一定数量的短剧。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截至11月10日,全系统共制作普法短剧141期,在电视台播放123期,在互联网传播73期。其中垣曲、稷山制作短剧数均达到20期以上,普法短剧制作宣传工作在运城已形成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良好态势,使广大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将法律知识入脑入心,有效提高了全民法律意识。
此外,司法部门针对新时期群众对法律知识的需求,认真研究,精心设计,积极印制发放法治宣传扑克、纸杯等形式和品种多样的日用型宣传品。据了解,截至目前,市局制作了6种普法宣传用品和7册书籍,利用调研、走访、检查等时机,向基层群众和相关部门广为发放,让广大群众随时随处接触和感染到法律知识,促进了学法、懂法和用法。同时,各级按照既定目标继续抓好“法律六进”、法治文化墙、法律服务咨询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将法治宣传渗透到基层、覆盖到全社会,其中临猗县成立4支法治文艺队伍,在农村、社区组织举办了20场次法治文艺表演,唱好了法治宣传这台戏。
人民调解收获丰
“把法律的阳光播撒到每个人的心里”,这是运城司法人最深情的告白。
人民调解就是一盏灯,能将民事争端以最小的成本化解。运城市司法局认定走调解之路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硬道理,不断改进调解工作方法,努力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这些年该局着力加强大调解联动机制、民调组织网络、专职调解队伍、经费保障机制等建设,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永济市继续发挥领头羊作用,在机制完善、硬件配备、人员配置等方面持续加力,稳步推进。万荣县司法局争取到县委、县政府支持,将“以案定补”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案补标准和审批发放程序,2015年1月至10月,全县共为民调员发放17余万元的办案补贴,极大地激发了民调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目前,全市所有县市都成立了县级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均配备有专职调解员,共计378名。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全市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70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6%。
法律援助进乡村
运城市司法局全面部署公证、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各项司法行政业务,为市民提供便利快捷的法律服务。目前全市各县市均建起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资源整合、硬件配备、规范建设上加大力度,着力提升其窗口化、一站式服务优势作用。绛县争取13间房屋,将公证、律师、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机构、矛盾纠纷调解中心集于一院,设立办事窗口,健全工作制度,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便捷化、均等化。
各项法律服务也有效开展,全市律师担任政府、机关、企业等法律顾问共830余家,与50余个省市县级重点工程实施“牵手工程”,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公证系统坚持抓好业务宣传、规范管理、案卷评查和阳光服务,公证社会知晓率和公信率不断提升。司法鉴定系统持续抓好机构管理、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确保了鉴定案件质量。
法律援助系统大力开展“法律援助下基层、进社区”活动,全市援助机构共进社区76个,解决重大涉法纠纷23起;大力开展对军人军属法律援助活动,市县两级均在当地武警支队或中队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军人军属提供法律援助案件10余起,市中心还于近期进入武警运城支队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受到广大武警官兵欢迎。
“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扎实推进。在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的基础上,各级组织指导法律顾问认真履行顾问职责,切切实实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优质法律服务,得到了群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