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朝阳实施网格化管理 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2015-11-18 20:11  来源:辽宁长安网

  “今天上午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站南街道鹏程社区九号楼业主向我反映楼下的下水道又堵了,希望网格员帮忙解决。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刻告知社区主任张素丽,张素丽马上联系市排污中心,不到一会儿工夫,排污中心工作人员就来了。经过半小时的忙活,终于把下水道清理干净了。小区居民表示非常满意。”

  这是站南街道鹏程社区一位网格员记录的民情日记,真实记录着网格化服务为居民带来的便利。

  像鹏程社区这样的网格化管理,已经遍布站南街道。双塔区站南街道地处朝阳市区西南部,辖区总面积7.8平方公里,社会人口39280人。下辖肖家、榆树林2个自然村,珠南、鹏程、四海、新兴、北方、铁路6个社区。

  “2013年以来,街道党工委按照区委关于平安建设的总体要求,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抓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夯实基础为重点,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将党务、政务、社区警务和群众家务融为一体,实现了对社区的全时空管理,提高了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效率,在街道治安防控和平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工作得到了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区综治办负责人这样说。

  【源起】“小防控”组成“大防控”

  街道和社区均是社会构成中的基本单元,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单位,也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最重要社会环境。可以说,没有街道的“小防控”,就没有社会的“大防控”。没有社区的“小平安”,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大平安”。

  随着朝阳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治安问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日益剧增,给传统的社会治安防控方法、手段和模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双塔区委政法委、综治办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总体要求,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础性工程。

  为此,朝阳市双塔区站南街道以全国上下全面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契机,由党委政府“搭台”,与综治、公安等部门共同“唱戏”,即借用计算机网格管理的思想,将辖区管理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网格单元,并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各网格单元间的协调联动机制,从而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效能,着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

  【创新】党政支持搭建“大平台”

  朝阳市委市政府对“网格化”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全市政法工作会议、综治工作会议均对此作出了专门部署,朝阳市公安局与朝阳市民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实行社区警务与社区工作一体化运行的通知》。

  为此,朝阳市双塔区站南街道在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专门出资建设了手机采集客户端、后台信息管理端、官方网站“三位一体”运行的,包括基础数据、服务流程等十大功能模块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

  网格员通过每天走访排查,全面收集网格内的社情民意、矛盾纠纷、治安隐患、自然灾害、安全事故隐患等各类信息,用装有服务终端软件的手机,第一时间将信息和图片上报至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有三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对平台操作系统的实时监控,对网格内的事件处理情况进行跟踪和分办,对网格员上报的信息和民情日记进行及时研判和报告,确保各类问题在最短时间妥当处理,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

  综治协调编织了一张“工作网”

  记者看到,在街道综治工作中心的指挥协调下,以辖区平面图为载体,以街道为单元划分为1个大网格,以街和路为单元划分为28个中网格,以楼栋为单元划分为362个小网格,小网格的数量根据竣工并投入使用的新楼随时增加。截至目前,全街每个“网格”均配备了1名网格员,组建了48支服务团队。网格管理员借助互联网和手机客户端进行信息采集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现了“辖区工作,一网覆盖”。

  公安牵头探索了一套“技战法”

  充分发挥治安积极分子等网格员地形熟、楼层熟、关系熟的优势,利用微信群、QQ群收集辖区社情民意,采取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等便民措施,在工作中热情接待群众办事、求助和咨询,对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对可防性案件最大限度地进行预防、消除,真正做到了抓早、抓小、抓苗头。

  建立重点人员分类管控机制

  网格员通过“三留一建”(留笔迹、留指纹、留照片、建档案),对辖区各类重点人员实行分类别、分对象、分行业管理,动态管理,重点控制,做到“三清楚一掌握”(清楚基本情况、清楚社会关系、清楚往来人员、掌握思想动态和活动轨迹),并将采集来的重点人员信息及时录入平台“数据库”,用颜色分类标注,划分不同等级人员信息,实现了“一键查询、一键管控”。

  【成效】平安建设“聚力而动”

  依托“网格化”管理模式,网格员通过入户走访,对出租房屋、流动人口等各类信息进行动态掌握,实时上传到信息系统,破解了数据不全面、不准确、不鲜活的瓶颈问题。

  同时,积极整合了党建、民政、计生、医保、社保、卫生、公安等各种信息资源,将辖区内全部管理对象逐一“收纳”到网格中,建立了人房信息、法人信息、地理信息3大基础数据库。通过数据深度关联,对“管理对象”的各类属性可以任意分类查找,只要鼠标轻轻一点,所需要的分类数据便一目了然,实现了社会资源深度整合,数据信息互联互通。既可以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提供数据参考,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梳理、甄别比对,为公安实战提供源头活水,切实体现了“凝心聚力,为平安建设而主动作为”。

  平安建设“借力而行”

  朝阳市双塔区站南街道始终秉承“群众问题无小事”的工作理念。对于网格员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和各类矛盾纠纷苗头性线索实行“首处负责制”和“包片跟踪制”,确保各类不安全因素得到及时、妥善解决。同时,网格化信息管理平台设有自助服务系统,居民通过登录网站就可以共享各种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等信息资源,用信息化手段将公共服务送到社区、送进居民家中。

  在每个社区开展代办服务活动,以网格员、社区党员和驻社区工作人员为主体,组成服务团队,对老、弱、病、幼等弱势群体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生育证明、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等事项实行全程代办。特别是依托社区便民服务网站、公众诉求系统等核心模块,建立便民服务网点,签订便民协议。

  群众可以通过便民联系卡、热线电话、便民QQ群、微信、微博等方式与网格员进行沟通联系,实现了零距离与群众沟通服务,在不断提升辖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同时,也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公共安全管理、服务的积极性,使得深化平安建设的“工作主体”得到不断扩展,进而实现了“借力使力、借力而行”。

  平安建设“合力而为”

  任务清晰,责任明确,工作推进才能行动迅速,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取得实效。这也是“网格化”工作运行模式的初衷和内涵所在。因此,朝阳市双塔区站南街道在科学划定“网格范围”和“网格员职责”的同时,每个网格内再配置“六员”,即由街道党支部人员担任“网格指导员”,由社区公益岗人员担任“网格管理员”,由老党员、老干部担任“网格协管员”,由居民代表、低保户担任“楼栋管理员”,由社区民警担任“网格警务员”,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担任“网格监督员”,形成“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的服务格局,切实提升了工作合力,实现了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突发事件联动、突出问题联治、特殊人群联管、平安建设联创。

  记者手记:“小网格”办大实事儿

  记者在站南街道了解到,网格化运行三年多来,全街道362个网格共收集各类基础数据信息3.9万余条,平台记录处理各类服务管理事件790余件,网格员记录民情日记1800余篇。各服务团队为居民代办各类事项1200余件,解决各种困难1900多件,发现和消除各类隐患冲突110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800余件。可以说,件件关乎民生,件件都是大实事儿。一张张“小网格”汇聚了“大防控”体系。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夯实了平安建设根基,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在全街形成了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王燕薇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