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拿《释放证明书》可以买飞机票吗?”“老师,我们就业有些什么优惠政策呢?”“老师,手机买火车票,怎么付钱?”这样一个个的问题从青海省东川监狱教学中心模拟社会课堂传出,提问者正是在监狱服刑即将刑满释放的罪犯。面对这样的问题,负责培训的青海省汽车机械工业技工学校的何希磊校长耐心细致的一一解答着。他说,经过长期开展对罪犯的职业技能培训,教学实践中发现对即将刑释的罪犯主要采用问答式教学,会起到较好的效果,为此,我们在学校也不断的模拟,以他们关心的问题、会提出的问题,和刑释后会遇到的问题为前提,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据悉,为了使罪犯在刑满回归社会后能尽快融入社会,东川监狱启动“帮扶即将刑释人员重返社会服务项目”,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刑释前职业技能培训和模拟社会实训,多渠道开展社会帮教活动,不仅让罪犯消除出狱后对生存问题“恐惧”,而且唤起了罪犯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此次开展的创业培训是以提高罪犯刑释后就业谋生能力为目的,重点围绕如何找准创业方向、如何开办企业的法律等知识进行培训。教师采用电脑、投影仪等先进设备,对青海省省级刑释解教人员过渡安置基地——青海省高原春光基地支持刑释人员创业成功案例,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讲解,并通过现场互动、共同参与、模拟训练与体验,让罪犯更为直观地感受到现代生活的办事方法与内容流程,熟悉刑满释放后申报户口、登记旅馆、银行业务、交通出行、手机通讯、职场应聘等事项的办理程序,提高罪犯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所有参加培训的罪犯均感到收获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