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石河畔绽新颜
--陇南市委政法委双联扶贫行动纪实
虽已入冬,但在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的银杏村却感受一派祥和的暖意。
在路边两侧千余株金灿灿的银杏树指引下,记者沿着通村柏油路走进银杏村,映入眼帘的是长势茂盛的各类草木、白墙青瓦的农家小院、宽敞的文化广场以及法治气息浓郁的文化墙。
各色的景致在烟雨迷蒙的午后更显清幽恬静,俨然一幅山清水秀、村美民富、生活安康的乡村新画卷,给人一种“误入江南”的错觉。
但从村民的口述以及村史馆的旧照片上,记者了解到,银杏村过去旧房危舍参差不齐、通村道路坑坑洼洼、垃圾随处可见,曾是“落后、贫困、偏远”的代名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当地村民最直观的感受。
甘肃省双联行动启动以后,该村作为陇南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杨秋红的联系点,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村里的道路硬化了,进门、出门干干净净;家家户户拆掉了破旧的土坯房,建起了漂亮的砖瓦房。饭后有空闲,大家就一起到村上新建的文化广场跳舞……”谈及这几年的变化,银杏村村民刘应路感触颇深。
银杏村的变化是陇南市委政法委在太石河乡深入开展“双联”行动中的一个缩影。
太石河乡位于太石河畔,是西和县最为偏远的乡镇之一。相传天地初开,二郎神捞太湖石沿西汉水而来,遇山神水神阻挠,巨石坠地而得名。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该乡土地贫瘠,经济条件差,群众文化水平低,思想落后,经济基础差,群众的主要收入以核桃、花椒和外出务工为主。
2012年,甘肃省启动干部下基层扶贫解忧举措--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全省各级机关联系58个贫困县的8000多个贫困村,40多万名干部直接联系40多万个特困户。
陇南市委政法委帮扶的对象就是太石河乡的银杏、金林、尧孔、白崖等几个村。其中,银杏、白崖两个村是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杨秋红的联系点。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陇南市委政法委以乡村道路硬化、修建河堤、危旧房屋改造等为主要内容,把联系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作为双联行动的首要任务来抓,协调市县发改、住建、扶贫、水务、文体等有关部门,争取了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白崖、金林2村硬化通村公路共3100米,对银杏、白崖、尧孔3个村的189户危房实施了维修改造,新建白崖村道路护坡4处530米,新建尧孔村护村河堤865米。
此外,陇南市委政法委协调项目新建了银杏村、白崖村、尧孔村文体广场并配备了健身器材,对银杏村文体广场入口处道路进行硬化,并新建护坡、宣传文化墙、护栏等附属设施,为银杏、白崖、尧孔3村安装太阳能路灯100盏,栽植行道树侧柏700多株,为银杏村栽植银杏树1700余株,使银杏村成为名副其实的“银杏村”。
在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恢复了白崖村教学点1处,维修了银杏村教学点的房屋19间,争取项目为4个联系村新建60平米的村级卫生室各1处。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方面,已立项硬化的太石河乡龙山村至崖湾村公路11公里,预计8月底完成;已协调立项的金林村人畜饮水项目和通村公路硬化项目,预计明年开始实施。
“双联扶贫既要‘输血’,还要‘造血’。”陇南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杨秋红告诉记者,在开展双联扶贫行动中,针对双联村的产业发展现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一业做大,多业并举”的发展思路,重点扶持有特色优势的核桃产业,兼顾零散的花椒、中药材种植等产业。
据悉,从2013年开始,陇南市委政法委每年邀请市林科院的核桃专家赴太石河乡,对双联村的种植户进行核桃树的“高接换优”及综合管理技术培训。三年来,共培训农民技术员200多人次,培养了技术成熟并颁证的核桃嫁接农民技术员60多人,这些农民技术员在解决了当地核桃嫁接技术力量的同时,还到邻乡持证打工。
农民技术员张仓具告诉记者,他通过培训拿到了技术证,被邀请到别的乡镇进行技术指导,在核桃“高接换优”期间一个多月增加收入近两千元。
“村上的农民以前外出打工没有一技之长,干的都是体力活。这几年通过技能培训,实现了从‘体力活’向‘技术活’的转变。同样是打工,挣的钱就多了。”对于太河乡这个依靠外出务工的乡镇,张仓具对陇南市委政法委在双联行动中实施的包括核桃树嫁接等针对农民的技能培训非常认可。
此外,陇南市委政法委还在银杏村成立了由97人组成的核桃专业合作社,按照“合作社+网店”的模式将太石河核桃推向全国市场,并引入“互联网+”先进理念,通过“互联网+特色农产品”、“互联网+乡村旅游”运营模式,推出了“仇池果”、“老水磨”等享誉全国的绿色产品品牌,开发了生态观光一日游等旅游产品。
银杏村村民张存会一家三口,只有他一个劳力,妻子身患残疾,儿子又有癫痫。他家同时也是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杨秋红的联系户之一。“杨大姐经常到我家里来嘘寒问暖,帮我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难事,给我们一家人解决了低保,最近又亲自联系了市上的医院,给孩子治癫痫病。”张存会告诉记者。
为了确保双联行动“长流水不断线”,陇南市委政法委组织干部分组编队轮流驻村开展双联工作,并在西和县太石河乡银杏村建立了双联驻村工作站,为双联干部的生活和开展双联工作提供了便利。村民们说,杨秋红同志经常到村里来,2015年夏天还在村里住了3天,白天帮扶解决村里的问题,晚上和村民聊天掌握情况。
在双联行动中,陇南市委政法委发挥职能优势,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并积极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模式,帮助双联村建立“五队一卡”社会治理创新模式,组建了便民服务队、民事纠纷调解队、群防群治队、自娱自乐队,使群众广泛参与到管理社会事务的工作中来,显著提高了基层民主自治水平,彻底改变了过去“村委会的喇叭喊破天,也与我无关”的被动局面。
此外,陇南市委政法委还在太石河乡开展乡镇社会治理工作办公室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按照“资源整合、力量互补、信息共享、工作联动”的要求,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克服了基层各部门“九龙治水”、力量分散的弊端,并“五指”为“一拳”,极大提高了基层法制宣传、纠纷排查、矛盾化解的效率,为确保乡镇一级农村社会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李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