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积极推进信息系统建设 开创“防消互联”新格局

2015-11-12 10:05  来源:平安荆楚网

  2015年119消防日的主题是“参与社区消防,建设平安家园”。各地消防部队在城市公共安全、社会网格化管理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10月12日,在公安部消防局召开的冬春火灾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湖北省宜昌市消防支队等单位介绍了本地社会管理创新和网格化管理经验。

  数据时代的到来,所有事物的发生发展都可以看做是一种数据的变化。湖北省宜昌市作为一座快速发展的现代化旅游城市,数据每天、每小时,甚至每分每秒都快速变化着。

  宜昌市消防部队702名消防官兵,承担着43万户居民家庭、1.8万个商业门店、几千个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以及三峡、葛洲坝枢纽工程的消防安全保卫工作,针对消防管理与人民安全幸福生活息息相关的大数据课题已然呈现。

  “近年来,我们结合宜昌‘智慧城市’建设实际,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加强‘智慧消防’信息系统建设,打造网格化管理‘升级版’,初步实现了信息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监管群防群治、实施实效,救援联勤联动、精确精准,为宜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宜昌市消防支队支队长金建立说。

  宜昌市是湖北省唯一的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宜昌支队如何借助力量让无数信息转变为消防大数据?如何建立消防大数据中枢管理系统?如何将这些数据运用到日常消防工作中?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来到宜昌市,探访当地“智慧消防”信息系统建设。

  消防信息一网打尽,社情民意了如指掌

  消防大数据来源最基层,而负责数据采集的就是宜昌市的网格员。

  2011年以来,宜昌市政府将全市175个社区、1436个村划分为1.1万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

  这些被当地群众称为“格格”的网格员,通过全市联网的“社区e通”,将社情民意、各种信息与全市集中管理的信息平台联网,并随时根据掌握的新情况对信息进行更新,形成一个动态的有机体。

  “我们通过共享公安部门的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房管部门的房屋基础信息数据库、工商部门的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等,将全市居民家庭和商业门店自动分配到对应的网格,作为全市1.1万名网格员消防工作的两类对象,消防管理层级由以往的‘市-区-街办-社区’四个层级,延伸至‘网格’末端。”宜昌支队副支队长冯明静介绍。

  记者在宜昌市果园路社区见到了“格格”张智慧。她是宜昌市首批“格格”之一,已经在果园路社区工作5年了。

  “我负责果园路10号居民区,有103户住户、8个商户,共281人。”说起自己的辖区,张智慧如数家珍。

  然而,这些消防基础数据的采集并不轻松。

  张智慧回忆,刚开始入户采集基本信息时,很多居民不配合。“一是网格员当时刚刚出现,很多居民对我们的工作性质不了解;二是居民都有防范意识,不愿意将个人资料透露给我们。”

  “我们入户采集信息,很多人都不开门,一个劲儿赶我们走。”张智慧说,由于白天大部分人都上班,“格格”只好采取错时工作制度,等人们下班时再去采集信息。一次不行就来两次,两次不行就来三次,经过反复沟通解释,终于完成了家庭人员信息的采集工作。

  除了信息采集,穿行于大街小巷的“格格”,与群众接触最近,是消防的最佳宣传者,他们将消防法规与知识信息传播到每个门店和每个人。

  作为宜昌市最早的一批“格格“之一的陈正庆,如今已是果园路社区党委书记。

  “2014年,我们配合消防部门开展消防安全通道专项整治,对居民在消防通道堆放杂物的行为进行劝阻。刚开始大家都不配合,认为是自家的楼道,堆放什么东西不关别人的事儿。”陈正庆说,后来实在没办法我们就组织社区网格员帮助他们清理,清理过几次后一些人觉得面子上过意不去,就不再堆放杂物了。

  大数据的来源除了基层1.1万多名“格格”每日的辛勤采集,还有宜昌市消防官兵提供的专业数据。

  据了解,宜昌全市702名消防官兵利用手持终端,在网格员对所有建筑物及人员进行基础信息录入和地理坐标标注的基础上,同步完善消火栓、消防站、消防设施、楼层平面图、灭火救援预案等信息。真正做到了“海量信息一网打尽,社情民意了如指掌”。

  截至目前,已采集共享43万户家庭信息、33万条城市部件信息、7.7万条消防水源等业务信息。

责任编辑:张晓君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