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浙江省义乌市法院因地制宜,在原办公楼审判楼大厅的基础上建设新的诉讼服务中心。不仅方便了当事人查找,而且当事人在诉讼服务中心就能够完成包括从递交诉状、证据审查、案件登记到诉讼费发票开具等一系列事务,极大地提升了立案效率。自2015年5月1日立案登记制实施以来,义乌法院共立案18160件,同比增长21.1%,起诉材料齐全的,基本都能在当日办完立案手续。诉讼服务中心日渐成为连民心、降讼累的服务平台。
优化布局 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以前立案庭地方安排不太合理,比较难找。现在只要经过安检,便可根据指示牌直接到达诉讼服务中心,除审判和执行以外的其他事项基本可以在窗口办理,非常方便。”正在申请办理诉讼保全的当事人陈先生说,“大厅的各项服务很到位,老百姓跑的冤枉路少了,办事更方便了”。
诉讼服务中心使用面积近500平方米,分A厅和B厅,全部功能都围绕着审判和诉讼服务进行设计和建设。A厅是立案大厅,设有刑事、行政、执行、民事和综合等9个窗口,主要办理各类案件的登记立案,如接收、审核立案材料,办理立案手续,核算诉讼费,对符合条件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等;B厅是综合服务大厅,主要开设档案查询、材料收转、收退诉讼费、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上诉接收等窗口。
大厅里,醒目的巨幅电子液晶屏上不间断地滚动显示着各个案件的开庭时间、开庭地点、案件编号以及当事人信息等;墙上装订着装帧精美的《立案指南》、《流程建议图》、《司法救助》及《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等,让人一目了然;书写区摆放着各种法律文书范本及各类诉讼指引资料供当事人免费查阅; 导诉台、笔墨纸张、自助电脑、饮水机、老花镜、报刊等一应俱全;更有着装整齐、面带微笑的工作人员,让前来办事的群众少了几分烦躁,多了些耐心与舒心。
此外,针对过去立案窗口常出现一人立案、他人旁听、拥挤插队的窘境,义乌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大厅内建了自动叫号系统。来院当事人需要取号排队,在休息区等候,按号有序前往相关窗口办理业务。
借网生力 提供信息化便民体验
义乌法院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着力提高网络科技在诉讼服务中心的利用率。为提供多元化便民服务,该院增设网上立案、收退诉讼费、案件查询、网上查档等功能,为民众参与诉讼提供实质性便利。
2015年6月以来,义乌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的综合服务大厅开设了档案查询窗口,为当事人提供网上查档服务。当事人前来查档时,只需要提供身份证,经工作人员验证授权,即可通过扫码的方式在电脑上查询所需要的案件信息。实现诉讼档案卷宗电子化、档案信息化,缩短了阅卷时间,提升了接待能力,满足了便捷服务群众和保障档案安全的要求。截至目前,该院共受理1574件网上查档申请,并已全部处理完毕。
不仅如此,法院还将诉讼服务延伸至互联网,开通了网上立案平台。当事人可以在网上提交材料,由法官在网上提供在线立案服务,符合立案条件的,提供书面材料正式登记立案,需要补正的,在网上或者电话通知补正。
诉调对接 用活社会资源化解纠纷
近年来,义乌法院充分利用社会调解资源,结合社会力量与审判力量,对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方式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不仅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也缓解了法院的审判压力。
除立案法官办理诉前调解以外,该院还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司法局派出调解员,在法院诉讼服务大厅轮流值班,充分利用人民调解员贴近群众的优势,通过说服、疏导等方式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事纠纷。
“真的很感谢调解员,让我这么快就拿回了押金。”朱某此前租了一个摊位,后因为要求返还租金、押金,与承租人闹上了法院。经调解员陈祖基的调解,他很快便拿回了2000元押金。陈祖基就是义乌司法局派驻到法院的人民调解员,负责法院立案前的引导调解和审理过程中的委托调解工作。
7月底,义乌法院还会同司法局在诉讼服务大厅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由市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律师轮流值班,驻点服务,确保每个工作日均有专业的律师为来访群众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实现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的无缝对接。截至目前,法律援助中心法院工作站已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235人次。
“在诉讼服务过程中借用社会资源,不仅可以及时、妥善地化解纠纷,而且可以有效缓解案多人少的矛盾。我们将继续不断推进社会化资源参与诉讼服务的探索,下一步,还将在大厅引入邮政快递、工商信息查询等服务,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维护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为义乌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挥好司法服务职能。”义乌法院院长钱建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