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新形势下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十三五”时期,在我国发展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这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在已经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为中国发展道路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
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革除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提出了相应的新要求,包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和肩负的重大使命。实现既定的目标,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要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这个关键,坚决革除阻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更加注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和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着力补发展短板,加强薄弱环节,使各方面互联互动、协调推进,确保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突出重点改革任务。要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坚定方向、抓住重点、全面推进,不失时机地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来推进,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来推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来推进,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社会体制改革方面,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推进,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来推进,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在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方面,要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来推进,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紧紧围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新时期扩大对外开放的新要求。当前,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实现开放型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扩大开放中树立正确义利观,切实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国家安全,推动我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努力为我国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范围和深度,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互动,放宽投资准入,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旅游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扩大企业和个人对外投资,着力推动标准、技术、服务走出去。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构建以周边为基础、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扩大内陆沿边开放,积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规则和贸易投资治理机制改革。同时,要高度重视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紧紧围绕构建完备成熟的制度体系和法治体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推进改革开放,既要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更要注重制度化建设和法治化建设。这是因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和重要标志。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十三五”时期,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一历史任务,着力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强化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发挥法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只有在构建更加完备、更加稳定、更加管用的制度体系和法治体系上下大功夫、用大力气,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越来越完善,也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为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法治保障。
(作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