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于“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和举措的思考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胜阶段。依据这个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十三五”时期,我们要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与创造力,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纵深推进改革,激发新活力。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探寻市场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黄金分割点。当前的改革重点是,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放活、管好、服务三管齐下,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深化财政预算管理、财政转移支付、税收体制等改革,提高财政资金收支效率,更好发挥其公共服务功能;扩大金融业开放,鼓励发展互联网金融、民营银行,增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深化国企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加快涉农改革,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强化生态环境配套改革,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和生态补偿,坚持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以开放促改革,提升竞争力。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高水平的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推广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增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的能力。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积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多哈谈判及多双边谈判,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持续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同时,大力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提高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实施创新驱动,培育新动力。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科技成果转化等机制,改革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生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坚持市场导向,以政府的自我革命为“双创”开辟空间,释放每个人和市场主体的创造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培育促进“双创”的制度环境和良好生态,在保护产权、改善融资、强化激励等方面积极作为,用能托底、可持续、多元化的社会保障网,解除创业创新者的后顾之忧。此外,要在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着力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和思路,适时适度地预调微调,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防止增速换挡中的惯性下滑或“台阶式换挡”。
大力改善民生,确保全面小康。增进民生福祉,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思路,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就业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提高居民收入,把收入差距调节到合理范围内,稳步推动中国经济向高收入阶段迈进。加强社会保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医疗卫生、基本养老、社会救助等制度,着力解决地区差异大问题。保障基本民生,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编织兜住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安全网。实施精准扶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尤其是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和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代际传递。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公共突发事件防范处置和防灾救灾减灾能力,预防化解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作者: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