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交警采取11项措施开展缓堵保畅工作

2015-10-27 16:26  来源:青海长安网

  2015年以来,在“缓堵保畅”攻坚战中,青海省西宁交警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针对西宁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实际状况,根据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积极想办法、拿对策,发扬敢打硬拼、迎难而上的精神,采取了11项措施开展“缓堵保畅”工作。

  严格依法依规执行《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对主城区道路实行车辆限行、禁行管理的通告》,对1吨、5吨、10吨及以上的货车、核定载客19座及以上的客车、电动自行车、各类摩托车以及未取得绿色环保合格标志的机动车、低速货车、三轮汽车、拖拉机所规定的相应限行、禁行的时间和路段内,进行有效管控与严格执法,从客观上改善了车流行驶条件,提高了通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主城区道路车辆拥堵的压力。

  通过信息发布会向社会公开公布西宁市主城区181处电子监控布设点位,让机动车驾驶人、交通参与者和广大民众全面知晓交通管理的监控范围、路段和具体点位,以此增强交通管理信息的透明度,并提高机动车驾驶人自觉守法的意识和自我预防出现交通违法行为的自控能力。

  为预防交通高峰期道路拥堵,盘活容易堵塞区域道路的微循环,在市区支路巷道共设置了青年巷、南关街、文化街等28条单行道,并对违反单向通行规定而逆向行驶的车辆进行采集抓拍,震慑和减少此类违法,缓解局部区域堵塞,打通微循环,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

  在主城区、海湖新区、生物园区的主干道和枢纽路段设立禁停标志,并在禁停区域路段道牙石上施划黄色道缘线,禁止路边临时或长时停放车辆,减少违法停车现象,有效缓解主干道高峰与平峰时段交通堵塞问题。

  2015年4月建成“西宁公安交警广播电视直播间”,并于当月开播,通过与省市广播电视台对接,使省交通广播(FM97.2)、省生活广播花儿调频(FM90.3)、市交通广播(FM104.3)、市都市生活广播(FM101.3)四频率合一,形成合力,促使“交通安全伴您行”、“早上好903”、“司机开会”、“夏都警务在线”四个栏目同机直播,积极传播交通法规和安全常识,及时播报路况,灌输文明行车和出行理念,并开办了“交警走进直播间”特别栏目,让交通民警与机动车驾驶人、交通参与者直接对话,解答疑难,进行心灵交流,拉近了民警与民众的距离,消除了许多执法误解和管理疑惑,增强了交通管理的公信力,使安全理念和文明出行深入人心,营造了全民参与治堵保畅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方面实现了引领作用。

  积极推行轻微交通事故快速理赔机制,使由于车祸而造成的交通堵塞问题预期可减少60%以上,而且对此机制还在不断进行完善。

  为实现人车分离,规范通行秩序,积极引导行人安全过街,避免出现堵点和事故隐患黑点,有效提高行人过街天桥的使用率,支队作出决定,封闭西宁市部分建有行人过街天桥路口路段周边区域的行人过街开口,包括道路中心隔离护栏或人行道护栏开口,并去除人行横道线以及拆除行人过街信号灯。

  按照公安部交管局的部署和要求,结合西宁市灯控路口的实际状况,对所有路口的信号灯进行摸排检查,凡不符合规范和标准的、凡影响执法公正性的,一律进行更换,并严格按照科学标准和规范重新布设、安装,根据路口的交通流向流量,对信号灯的时间变换、相位进行客观标定,实现绿灯放行时的最大通过率,有效缓解车辆积压问题。

  积极开展“百万市民争做文明交通践行者”活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走文明路、开文明车、做文明人,从源头上做好事故防控工作,为缓堵保畅奠定坚实基础,夯实根基。

  持续扎实开展“黄标车”淘汰报废工作,并积极引导达到相应公里数且车辆技术状况不好的车辆进行淘汰报废,实现机动车保有量总量递减,从而减少上路车辆数,稳步推进道路拥堵现象的缓解。

  积极进行“智慧交通”的研发和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缓堵保畅方面的最大功效,实现交通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先进性。(党永军)

责任编辑:张晓君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