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边防完善基层服务 推进法治建设

2015-10-26 09:21  来源:福建长安网

  “平时站党委一心想着官兵,关键时刻,我和爱人更要铆足干劲扑在工作上!”近日,福建省莆田市边防检查站随军家属李君,顺利通过莆田市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报名审核,欣喜说道。这得益于这个站积极向地方政府协调,争取到两个“定向”招聘随军家属的岗位指标。而更令人钦佩的,是站党委践行“家文化”理念和由此带来的强大凝聚力、感召力。

  近年来,莆田边检站党委紧盯“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温馨家园,一名党员就是一面闪亮旗帜”的创建目标,叫响“让官兵感受家的幸福,为群众提供家的服务”的行动口号,着力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用“家文化”凝聚兵心士气,带领部队出色完成一系列重大任务,被莆田市政府授予“爱民固边模范边检站”称号,“家文化”党建做法被福建省委办公厅转发。

  实起来:找准“穴位”深入兵心

  自助取药机、超声波体重秤、智能化脂肪测量仪……7月27日,莆田边检站健康管理中心正式投入运行,配备三十多种自助式的医疗器械,改变部队传统医疗的单一伤病救治功能,提高官兵自我健康维护能力。截止10月21日,这个站解决官兵子女入学、住房、就医等实际问题16个,增强了官兵“以站为家”的归属感。

  “找准‘穴位’,才能深入兵心!”这是该站以“家文化”理念创建服务型党委伊始提出的首要要求,他们坚持用“家”的理念教育官兵、服务官兵,细枝末节察端倪、倾注真情解兵忧,投入全年总支出的30%的经费,先后为官兵建好智能点餐自助餐厅、警营说吧、党委回音壁等“暖心工程”;运行常态化思想防控机制,推行每周4次常态活动、每月4项核心工作的“4+4”大教育模式,实体化运行边检职业文化、思想教育防控、心理健康“三个工作室”,将党建工作做实做活,确保把“家文化”吹进官兵心坎里。

  正“家风”暖兵心。这个站打造“阳光民主党务”,推行站党委、科队党支部委员双向列席旁听会议制度,分类分层制定出台模范团队建设标准,要求党委成员最重的担子带头挑、最难的任务亲自上,用模范行动诠释“家文化”的真谛。6月25日,福建边防总队举行首届应用射击比赛,莆田边检站站长刘用峰主动请缨,作为全省参赛唯一的正团职队员,率领该站参赛队夺得边检类团体总分第一的佳绩。

  活起来:服务基层永远在路上

  9月29日8点50分,超强台风“杜鹃”在山亭镇登陆,恰逢天文大潮期,东吴港区码头的浪高目测有近5米。坚守在港区的执勤业务一科党支部5名党员官兵,现场拟制应急方案,及时将70多名附近工人、村民转移至边检执勤点的室内体育馆,在有序抗台中把群众损失降到了最低。

  上述一幕,得益于这个站充满活力的基层党支部,给部队建设带来了一连串喜人硕果。2015年来,站党委树立“给钱给物不如帮建一个好支部”的工作导向,凝聚“家”的智慧力量,坚持把最放心的干部放在最重要的岗位,大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基层领导职务,并不断优化支部班子结构,增强班子活力。

  “家文化”理念最忌浮在面上,沉不下去,扎不了根。对此,这个站党委正副书记亲自挂钩帮扶基础相对簿弱的基层党支部,在偏远港区执勤点建起集养殖、种植、娱乐于一体的“天天”农场,启用福建公安边防部队第一个营区智能联动安防系统,为基层官兵解决15个经济适用房购房指标,消除了践行“家文化”理念的“最后一公里”。

  “家文化”逐渐汇集成一条爱的长河。河这头,是站党委坚持不懈为基层排忧解难的关爱之情;河那头,是官兵心中涌动的感恩之情以及坚守国门的如火豪情。“家文化就是基层最好的‘福利’!”这个站政治处主任李铭说。

  动起来:驻守一地就要服务一方

  盯着口岸发展“动起来”,“家文化”才有生命力。莆田市港口已与27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个港口实现通航,港区周边中海油LNG、中央粮库等重大项目企业呈星罗棋布之势,对此,这个站不断外延“家文化”理念,让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边检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围绕“一带一路”、福建自贸区及向莆铁路等项目规划,突出对东吴港区、国投湄洲湾配煤基地、湄洲岛对台旅检等重点建设开展研究和论证,深化驻企业务科、边检协管员等经验做法,试点推行“士官检查员+边检协管员”新型服务模式,并探索建立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口岸管控制度,在口岸构建“马上就办”服务体系,全力构筑沿海省份与内陆省份的“山海大通道”。

  家和、家兴、家安的“家”文化,在这个站业务中心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凝聚力,他们研究出台边检勤务机制改革实施意见、服务港城崛起等48项工作举措,得到莆田市政府翁玉耀市长的批示肯定。“台胞船员无需办理签注,往来大陆‘说来就来’,有回‘家’的感觉。”7月21日,靠泊在福建省莆田市东吴港区的巴拿马籍“乔治安娜”号外轮上,台湾桃园籍大副船员张玟源享受到“家文化”的边检便利通关服务,成为“妈祖故乡”莆田市首位免签证登陆的台胞船员。(许秋洪)

责任编辑:王燕薇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