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山发挥律师作用 做好公益法律服务

2015-10-26 14:18  来源:云南长安网

  云南省保山市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保山”“平安保山”进程中,紧盯薄弱环节,狠抓律师队伍建设,注重发挥律师作用,全面做好公益法律服务,律师队伍、法援服务按下了“快进键”、进入了“快车道”。

  建立健全机构 加强队伍建设

  保山市法律服务资源紧缺,全市200多万人口仅有执业律师150多名,而且分布不均。市司法局下大力气解决部分县区律师力量薄弱的问题,主动向新申请执业律师介绍贫困县区律师发展前景及执业优惠政策,主动帮助没有实习资格的律所协调,采取实习登记所与具体工作所分离的实习方式,为人手紧缺的律所吸收新生力量提供便利。

  举办全市律师培训,邀请资深律师、法律专家为全市律师授课。通过培训,进一步强化了律师服务人民、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信念,对全市律师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道德、自觉遵守律师执业规范、增强律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以及切实维护律师执业声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3年以来,全市共组织各类律师培训6期,培训律师和实习人员共450余人次。市司法局和市律协还积极组织律师参加全国及省律协举办的“百千千工程培训”、“律师事务所主任培训”以及“西部律师论坛”等各类培训6期共40余人次。

  2014年初,按照《保山市律师事务所目标管理百分制考核办法》的规定,结合市司法局对各县司法局年度司法行政工作考核的实际,市司法局及其律师协会分3个考核组对全市各律所进行了严格的检查考核;通过综合评定,全市18个律所全部合格,并评选出了云南援边律师事务所等3家“优秀律师事务所”。

  加强对实习律师的管理,建立健全实习人员登记管理制度。严格按《云南省〈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管理规则〉实施细则》的规定,对36名具备实习资格的人员进行审核,严把律师执业准入关。

  保山市律协启动了《保山市律师事务所目标管理百分制考核办法》的修订工作,新的《办法》更加注重对业务水平和党建工作的考核,全力推进整个律师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云南金曦律师事务所先后被评为“优秀基层党支部”和“三星级法律服务机构”。

  加强投诉查处和职业监督,规范职业行为。市司法局及市律协向全市各律所转发了《云南省律师协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律师行业惩戒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新的惩戒机制和方式。全市全年受理投诉3件,均得到妥善解决,群众满意度达100%。

  按照国家司法部和省司法厅的部署,市司法局认真制定了在全市律师队伍中开展全面依法治国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教育广大律师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执业活动中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依法执业、诚信执业、规范职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作出积极贡献。

  省、市政府年初都将开展公益法律服务确定为2015年十件惠民实事之一。市司法局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切实抓好这项政府民心工程。市司法局还牵头建立了由市妇联、残联、团委、总工会、人社局、老龄办和民宗局等部门参与的公益法律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形成了以司法行政为主导、部门联动、公益法律服务工作站具体实施的公益法律服务工作格局。

  贫困弱势群体中存在着巨大的法律服务需求,他们始终是法律服务工作中最需要帮扶的对象。针对这一现状,市司法局把过去分散、单一的服务模式整合为统一、集中的团队合力,组建了6个公益法律服务工作站,充分整合行业优质资源、汇集行业多方力量、发挥行业专业优势,形成连片式的公益法律服务体系,着力解决贫困弱势群众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和“请律师难、打官司难”等重点问题。充分发挥各律所、各工作站的特长,形成优势互补,辐射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各项公益法律服务的工作格局。充分引导全市广大律师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稳定、服务法治,彰显保山市律所和律师在推进依法治市中的社会价值,努力把各公益法律服务工作站打造成为保山市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平台和解决贫困群众实际问题的重要载体。

  开展公益服务 彰显司法公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明确要求:“律师应当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

  针对少数民族、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青少年、农民工等群体中的贫困弱势群众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薄弱和“知法难、用法难”,“请律师难、打官司难”等“法律贫困”和法律服务需求,保山市司法局充分发挥律师的职能作用,加强民生领域的法律服务工作,努力构建覆盖贫困弱势群体的公益法律服务体系。结合保山律所的分布和律师队伍现状,积极组织动员,最终在自愿申报的基础上,通过逐级审批,在全市范围内选取了6家综合实力较强、热心公益的律所挂牌成立了六个公益法律服务工作站和一个中心,即云南德天律师事务所的贫困少数民族公益法律服务工作站,云南兰城律师事务所的贫困老年人公益法律服务工作站,云南金曦律师事务所的贫困妇女儿童公益法律服务工作站,云南春裕律师事务所的贫困青少年公益法律服务工作站,云南吉昌律师事务所的贫困残疾人公益法律服务工作站,云南援边律师事务所的贫困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工作站;云南援边律师事务所还成立了“云南省滇西边境贫困群体公益法律服务中心”,面向保山及周边的德宏、临沧和怒江等地开展公益法律服务,从而构建起了全市“六站一中心”的公益法律服务体系,这在全省尚属首创。

  “六站一中心”2015年1月正式挂牌,截至9月份,已开展公益法律服务事项5500多件,其中刑事案件152件,民事案件634件,参与调解纠纷611件,代写法律文书1245件,接待法律咨询2874人次,开展法治宣传7场次,通过代理诉讼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900余万元,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2015年公益法律服务任务数的175%。

  隆阳区云南金曦律师事务所免费代理诉讼一起交通肇事刑事附带民事案,经区法院开庭审理,在庭审中调解,被告人张某赔偿受害人原告方各项经济损失49万余元。受害人家庭贫困,上有老下有小,急需经济赔偿;而被告张某是个农民工,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一时拿不出这么大的一笔赔偿款。怎么办?金曦律师事务所急双方之所急,经与交警部门多方协调,最终从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中先垫付这笔赔偿款,从而解决了当事双方的燃眉之急。

  腾冲云南援边律师事务所是开展公益法律服务的标杆模范单位。为解决困难群众请律师难、打官司难的问题,带动更多的律师加入法律援助队伍,该所于2012年底出资50万元,发起成立了全省至今唯一一家专门从事法律援助的民办公益单位——腾冲法律援助工作站,努力实现“应援尽援”的目标。援助工作站设有民事组、刑事及行政组、卷宗室、接待室、综合室五个部门。为了更方便基层困难群众的求助,援助站在设有基层法庭的固东、界头、曲石等乡镇设立了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点,以方便边远乡镇的困难群众寻求法律援助。

  该所还每年出资3—8万元,作为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经费开支,全所律师都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为诉讼困难的弱势群体排忧解难的法律服务中。界头镇残疾人董某帮一家工厂守门一年多,可老板却拒付后5个月的工资8000多元。该所律师受理此案后找到老板,可他拒不承认,还说半年前就将董某开除了。律师巧妙地拿到了该厂发放给董某前8个月的工资表,并在现场勘察时发现了大门旁的一个摄像头,便立即申请调取封存,证实了董某后5个月一直守门的情况,再加上其家属的证明,在证据面前,老板不得不按工资表足额补发了残疾人董某后5个月的工资。曲石乡一妇女因丈夫过错气愤之极,要求尽快离婚,并愿意带着小孩净身出户。为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该所律师一边劝说稳住这名妇女,一边积极了解男方的情况,了解到这名男子有5万多元的存款,于是先申请诉前财产保全,使这名妇女最终获得了一次性3万多元的补偿,以及离婚后男方每年支付8000多元的孩子抚养费。

  援边律师事务所以“援助边疆困难群体和援助特殊边缘群体”为己任,敢于担当,乐于奉献,近三年来已办结免费公益法律服务诉讼案件3800多件;数百次发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律师意见或倡议书;数十次主动参与协调政府部门及企业及时兑现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上亿元;向贫困农民工、残疾人、妇女、老年人发放公益法律服务无障碍联系卡1万多张。(陈裕民)

责任编辑:王燕薇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