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临汾戒毒所确保场所舆情安全

2015-10-26 09:29  来源:山西长安网

  在信息时代,戒毒场所既是国家行政机关,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戒毒场所的特殊地位,涉及戒毒场所的各类很容易成为新媒体时代关注的重点和焦点,都有可能引发舆情安全,进而影响到场所安全,为此我们应予以高度关注涉及戒毒场所各类信息,树立六种思维,确保场所舆情安全。

  树立政治挂帅思维。虽然舆情问题影响程度可大可小,有时甚至在互联网的信息大洋中还没有泛起多少浪花便销声匿迹了,但因戒毒场所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相关问题的性质也具有特殊性,不仅关乎戒毒场所的形象,甚至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的政治声誉,特别是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情况下,很多造成影响较大的舆情问题或事件背后,往往都有一些敌对势力出于某种政治目的做幕后推手,颠倒是非,歪曲事实,片面放大问题,以期达到诋毁党和国家的险恶目的。所以说妥善处理相关事件所关联的政治效益远远高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不能对新媒体时代舆情问题见怪不怪、等闲视之,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思考问题、认识问题,妥善处理涉及戒毒场所每一个问题,防止因处置失当而在政治上造成负面影响。

  树立维护形象思维。网络舆情向题或由现实事件引发的舆情,影响最大的就是形象,而对戒毒场所来说,场所形象是软实力,直接影响场所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特别是在负面舆情传播过程中,一旦丧失公众信任就很难重新获得,即使重新赢得信任也难再达到原有高度。因此,必须重视并做好应对舆情安全的研究,在实践中真正站在为单位负责、为戒毒系统负责的立场,高度重视舆情工作。

  树立实战演练思维。处置舆情问题,讲的就是时间,拼的就是速度,当出现涉及场所舆情时间时,不允许我们再去开会研究处置方案,要求我们必须在平时制定出切实可行、健全完善的应急处置预案,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深化研究舆情处置的原则、规律、方法等,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开展舆情处置应对演练,使各部门、各岗位人员明确在舆情处置中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达到以演练促工作水平提升,以演练提升健全工作机制的目的。只有做好应急演练各项工作,才能确保发生舆情危机时有备而战,有序推进。

  树立主动应对思维。在出现舆情事件时,拖延、躲避只会贻误战机、丧失主动,使负面影响越加发酵扩散,越发难以收拾。事实上,一味的拖延.消磨的不仅是人民群众的耐心,更有群众对戒毒场所、对国家法律的信任。特别是拖延一旦跨过群众心理能够承受的红线,扑面而来的将是难以休止的质疑和指责。而要弥补形象或恢复声誉,需要付出的代价将成百上千倍地增长。因此,处理舆情问题一定要克服侥幸心理,对事实真相应在第一时间该澄清的及时澄清,该解释的及时解释.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一定不能包庇,在主动应对舆情实践中解决问题,澄清事实,消除影响。

  树立沟通协调思维。很多网络信息演变成舆情危机的角度看,很多热点信息首先是一种治理危机,然后才是舆论危机。因此,危机爆发后,相关单位和部门加强与主流媒体或利益枚关方的沟通协调,展显公开坦诚和负责任态度,是防止矛盾激化和引发次生灾害的重要策略。对舆情问题处置来讲,面临危机尤其是一些因场所问题引发的舆情危机时.切忌存有“地位特殊”思想,切忌简单采取删除封堵的手法,切忌保持沉默.切忌掩饰、推读和搪塞,一定要本着开诚布公,乐于接受监督的态度,真正拿出诚意和决心,坚持说做并举,尽可能协调解决好具体问题.以实际问题的解决助推舆情问题的化解

  强化保密的思维。在现有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的情况下,由于戒毒场所工作中存在很多涉密信息,保密工作必须在工作中高度重视。但由于当前信息传播的便利性和快捷性,强化舆论宜传和引导过程中,失密、泄密与信息公开也许只是一纸之隔,所以在处置舆情事件中保密意识非常重要。保密应该包涵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注意防止舆论宣传和引导中的失泄密事件发生,尤其是要清醒认识到,相关秘密一旦在网络上公开,损失是根本无法弥补和挽回的。另一方面,要坚持适度公开,尽量减少戒毒场所在社会群众中的神秘感,在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提高戒毒工作的透明度,切忌以保密为由处处设卡,人为增加对外有效宣传和引导的障碍。

责任编辑:张林晞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