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社区情况民警只需“微”一下
渝中区公安分局推广社区微信群,改变传统警务管理模式
A 提供线索获微信红包奖励
“张老师,经过我们核实,您举报的大坪正街一巷居民家中的可疑人员,正是此前几起偷盗案的犯罪嫌疑人,根据市公安局有奖举报奖励办法,现通过微信红包发放200元作为奖励,希望您继续支持公安工作,共创辖区安宁和谐环境。”
近日,渝中区公安分局大坪派出所社区民警江岳安通过“大黄路社区之家”微信群,向辖区提供了有效线索的居民进行了微信红包奖励。
B 居民积极反映问题
“亮哥,我们小区新来了位租赁户,你登记了没有?”
“已经核查登记过了,没问题的”;
“亮哥,隔壁有个老人一直在哭,不晓得出啥子事情了!”
“你先去看下,我立即过来。”
……
此时,在朝天门派出所社区民警严中亮手机上的“陕西路社区之家”微信群中也热闹异常。
警营里的“微信”兄弟
江岳安、严中亮两人在2012年同期入警,在新警培训的三个月中,两人分在同一宿舍,又是上下铺,自然相处得好。
工作后,两人一起分到基层派出所从事社区警务工作,虽然一个在大坪,一个在朝天门,但平日里两人还是忙里偷闲用微信沟通。
由于两人所在的社区情况很相似,都是新旧楼房掺杂,常住、暂住、流动性人口数量大,为了能更好的掌握和服务辖区居民,他们把如何能为群众排忧解难放在了日常工作中的首位,在一次讨论中,他们突然灵光一闪,“现在智能手机和微信越来越普及,何不用居民们最为熟悉的微信来为居民服务?”
说干就干,两人分别将辖区重点单位、行业场所、治安队员、楼栋长以及关心平安建设的热心居民拉进群,组成微信群,分别取名为“大黄路社区之家”和“陕西路社区之家”。通过微信群收集群众反映的辖区一些案件以及治安苗头线索。
为调动居民们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他们还按照警方有奖举报奖励办法,通过微信发红包的形式给予提供线索群众奖励,这一做法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在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的积极性的同时,大幅提升社区警务工作效能。微信之家室开通后,社区居民都说:“派出所就像开在家门口一样方便,现在轻触手机,这些年轻社区民警就鞍前马后地为居民办事,太方便了!”
警民在微信群互动更直接
“安弟,我这里有个线索。”“亮哥,我有个情况向你汇报。”加入这个微信大家庭,不仅能方便沟通,提供有效的线索还有红包可拿,辖区纷纷闻讯加入进来,微信群越来越壮大,也越来越热闹。目前,两个社区微信群成员已经涵盖了辖区多数公共场所和居民楼栋,民警想要了解最新情况,“微”一下附近居民就能搞定。
为了互通有无,相互支持,两人分别还加入了彼此的微信群,两个微信群的交流互动频率也多了起来。
“大黄路社区的居民朋友们,近期不少居民反映曾接到‘检察院’的电话,称因涉嫌经济犯罪,要求配合工作将钱汇入指定账号,这是典型的通讯网络诈骗,大家千万别相信!”平日里,善于观察总结的两人在值班出警之余,将各自派出所近期处置过的突发警情总结提炼,定期向居民群众发布安全提示信息。通常这样的安全提示消息江岳安发布后,严中亮也会第一时间转发到“陕西路社区之家”微信群。
“经过‘微信兄弟’长期在群里用安全知识头脑轰炸,感觉我们一个个都要变成安全达人了呢!”居民罗先生说道。据了解,通过在微信群中长期坚持普及安全防范知识,大黄路社区和陕西路社区的网络(通讯)诈骗案件发案率持续走低,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让骗子“有拨无回”的平安社区。
社区微信群被推广
据了解,两人的微信群组建以来,共收到70多条群众意见建议,其中20条经过核实,对警方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破案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严中亮告诉记者,他们建设社区微信群的工作经验已向所领导和渝中区公安分局人口管理支队汇报,目前分局已经在全区78个社区全面推广。
“‘微信兄弟’的工作经验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引导辖区内的群众、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以及一些重点关注对象加入微信群,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有效整合辖区平安建设力量,既方便了交流沟通,也助于警方第一时间回应群众提出的困难、问题。”渝中区公安分局人口管理支队支队长彭浩介绍,通过社区警务微信群,公安机关第一时间就能了解和掌握辖区内的基本动态,改变了以往社区民警长期形成的“走一走、问一问”的管理模式,从而变成了“点一点、帮一帮”的新型务实警务格局,从而更好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的问题。(李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