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巡逻执法 共护“黄金水道”
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成效凸显
一水流六国。这条发源于我国青海,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6个国家的国际河流——湄公河(中国境内称澜沧江),自2001年通航以来,就成为了流域内国家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是一条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被称作“亚洲的多瑙河”。
2011年10月31日,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发表了《中国老挝缅甸泰国关于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的联合声明》,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正式建立。
机制建立4年来,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不仅有效维护了航运安全和流域治安秩序,全面提升了四国区域执法合作水平,同时也促进了沿岸各国人员经贸往来,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丰富了四国关系内涵。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已然成为国际警务合作的一个成功范例。
38次联合巡航构筑平安航道
9月25日14时10分,随着中老5艘执法船艇顺利靠泊中国云南关累码头,第38次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勤务圆满完成。此次勤务于22日8时05分启动,航程703公里,中老缅泰共出动7艘执法船艇、176名执法人员;中老水上联合查缉船舶11艘、人员62名、货物940吨,走访船员89人,发放警民联系卡106张、禁毒宣传单40份。四国联合巡航,将曾经“暗藏危机”的湄公河打造成为了一条平安航道。
说湄公河“暗藏危机”,并非言过其实。2011年10月5日,中国籍货船“华平号”和缅甸籍油船“玉兴8号”在湄公河孟喜岛水域遭不明武装团伙劫持,13名中国籍船员罹难,湄公河国际航道被迫停航。
为尽快恢复湄公河国际航运,严厉打击流域跨国犯罪,2011年12月10日,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航执法首航,湄公河国际航运全面恢复通航。经中国等四国军警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在老挝军方和警方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下,2012年3月,“10·5”血案的罪魁祸首糯康在老挝被抓获,连同其他5名落网的骨干成员先后被移交中方,接受公开审判。
据统计,自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航执法首航以来,四国执法部门迄今已开展了38次联合巡逻执法勤务和72次联合查缉行动,总航程近2万公里。联合巡逻迅速推动恢复了湄公河国际航运,有效保障了航道安全,震慑了沿岸犯罪团伙。
湄公河航道情况复杂,滩险水急,暗礁和浅滩密布。面对挑战,联合巡逻执法编队凭借积淀的经验和过硬的本领,顺利完成全部任务,并在航行途中适时开展应急演练,提升了处置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其中,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成立了水上支队这一专门执法队伍,成为联合老缅泰三方开展联合巡逻执法的中坚力量。此外,为加强沿湄公河重点地段的执法力量,云南公安边防总队还建设了“湄公河第一哨”旱泉滩警务站,开展常态化的巡逻查缉勤务。
在四国共同推动下,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从无到有,再到实现常态化,联巡形式也从单一联巡到联合巡逻与联合查缉、联合搜救、联合踏查等多种形式结合,取得了长足进展,联合巡逻队伍已成为湄公河航道的“守护神”。
联合巡航执法让湄公河再现繁荣
2011年,湄公河“10·5”惨案震惊世界。案发后,湄公河船运业一度停顿,年届40的西双版纳人苏明华也被迫暂停了他赖以为生的船运事业。直到次年3月,才随四国联合巡逻执法编队第一批复航。“说实话,当时参加第一批恢复航运的时候,我们心里也打鼓。水上到底什么情况?会不会再流血?这些没人说得准。但是知道有四国护航船队给我们开路时,心里就踏实了一些。”苏明华说。
如今,湄公河上的航运全面恢复,带来的是整个流域的商业复兴和贸易繁荣。苏明华的收入也随着“运价成本”的降低而有所增加。
老挝船长宋桑已经在湄公河上开了30多年的船了。他说,过去在湄公河上有不少收保护费的,500泰铢一次,他本人也遇到过,现在由于治安情况的改善,已经看不到收保护费的犯罪团伙。因为安全有了保证,在湄公河跑货运的老挝船只也增加了不少。
中老缅泰四国联合巡航执法为湄公河流域带来一方安宁,流域内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震慑和遏制,流域安全形势日趋稳定,针对船舶和船员犯罪的事件逐年减少,商船发生紧急情况也能得到及时救助,有效提升了各国船民和沿岸民众的安全感。
现在,往来湄公河的各国商贸船只都会收到一张警民联系卡,上面印有中老缅泰4个国家警务部门的联系方式。如果遇到困难或需要帮助,只要拨打联系卡上面的电话,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救助。
平安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当初萧条的水上航道已再现繁忙景象,造福了湄公河沿岸群众,促进了湄公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钱袋子鼓了”,联合巡航执法行动自然受到湄公河流域群众的广泛欢迎。
“自从巡逻执法开展以来,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沿岸百姓有了很大的安全感。老百姓能切身感受到湄公河流域治安形势在变好,通航情况良好。”老挝波乔省军区参谋长维东说。
创新执法安全合作,执法能力和合作水平提升
一起工作、一起生活,经常开展文体活动……4年来,中老缅泰四国基层执法人员通过湄公河流域联合巡航执法加深了理解,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亲如一家。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基层执法人员感情不断加深,合作共识不断凝聚,而这只是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下的一个缩影。4年来,中老缅泰四国戮力同心、共克时艰、开拓创新,共同构筑了前所未有的执法安全合作关系,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区域执法安全合作道路。
中国与老挝、缅甸、泰国虽体制不一,文化有差异,但拥有传统友谊,长期以来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考虑到各国语言不通,思维理念不同,指挥体系分属各国等客观因素,结合工作中联合指挥、相互联络的实际需要,在中方的积极倡导下,中老缅泰四国在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了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指挥部,四方共同派员进驻,建立了高效畅通的联系渠道。
以四国联合巡逻执法为依托,随着联巡勤务进入常态化、体制化,以及湄公河惨案的成功侦破,首犯糯康等人落网并伏法,中老缅泰四国在情报交流、联合办案、调查取证、联合讯问、交换证据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开创了国际执法合作与司法合作的先河,四国在湄公河流域的执法安全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内容不断丰富。
4年来,四国召开中央和边境地区执法部门情报信息交流会30余次,及时分享流域跨国犯罪情报数据,为开展各项联合行动提供了有力的情报支撑。为及时掌握湄公河沿岸治安动态,四国执法部门于2012年、2013年和2015年3次组成联合工作组,沿湄公河中国关累港至泰国清盛港一线,围绕航运安全与恢复情况、治安形势与犯罪团伙、各国采取的措施与效果等议题开展联合调研。为切实增强水上、陆路执法执勤能力,四国还开展了情报交流、船艇驾驶、边防业务等各类执法培训项目35个,培训执法人员超过500余名,极大提升了四国执法能力和合作水平。
在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建立发展的过程中,中老缅泰四国通过一系列共同行动,有效维护了湄公河流域的安全和稳定,有力促进了沿岸社会经济发展,受到沿岸各国民众的欢迎和国际组织的高度肯定。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已成为中国东盟地区执法安全合作的先觉者、先行者和先导者。(王旭东 谢丽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