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诸位大臣:“天下何人最快活?”诸大臣一时间众说纷纭。有说功成名就者最快活,有说富甲天下者最快活……,当一个名叫万钢的大臣回答“畏法度者最快活时”,朱元璋点头认为这个回答“甚合孤意”。
法度者,即法律制度也,是一个阶级或政党制定的管理和治理国家的一种准绳。一个人只有畏法度才会行为自检,不去做那些对他人和社会有害的事,畏法先畏纪,具体到公安干警身上,笔者认为,就是要自觉置身于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之下,在法律面前做到“慎独”。
“慎独”是一种考验,有所“畏”,才能洁身自好,才会抗得住各种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有的同志在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还能知道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一旦没有人监督,就把法纪抛到九宵云外,失去了应有的警惕,在“天知地知别人不知”的侥幸心理支配下,一步步走上渎职犯罪的歧途。因此,清醒的头脑是从“慎独”开始的。
古人讲“吾日三省吾身”,“祸莫大于不知足”,讲的就是“慎独”。徐才厚周永康等人位高权重,但沦为人民的罪人,原因就是“不知足”。身为执法者的“慎独”更是一种自我挑战,是很高的精神境界,也是一种自我监督,是党性修养的体现。“畏纪”者,自然就在脑海中筑牢坚固的道德防线,才能在与客观存在的各种事物打交道的过程中,独善其身,这样才能保持头脑清醒,不迷失方向。
人生可贵之处是“慎独”,有人说过,“管住自己是强者,放纵自己是自我毁灭。”作为公安干警,就要纯洁生活圈、娱乐圈、交友圈,自觉过好名利关、金钱关、美色关,做到“有权不忘责任重,为警不移公仆心”,不遵守法纪者,自然做不到“慎独”,而做下违法乱纪的事后,日不安食、夜不成寝,心烦气躁,这样的人生当然不幸福,更谈不上“快乐”。“畏纪”而后“慎独”,慎独成习,其畏自淡,变有形的约束为无形的自律,这难道不是“人生一大快事”?(黄国华 赵启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