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司法局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综述

2015-10-20 14:57  来源:河北法制网

  河北省承德市自2008年在全市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不断加强组织、队伍、制度和业务“四项建设”,创新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步入了社会化、严格化、规范化和实效化轨道,始终保持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形成了社区矫正承德模式。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8390人,解除矫正5746人,在册2644人,再犯罪7人,再犯罪率仅为0.083%,在全省最低。

加强组织建设,创新社区矫正社会化管理体系

  该局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在全社会赢得广泛支持,在全市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司法行政牵头、部门分工负责、单位协调联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区矫正工作管理体系。一是组织支持。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同意全市成立社区矫正专门工作机构,市和11个县(区)司法局全部成立社区矫正管理局,各司法所成立了社区矫正管理所,做到了机构专管、工作专人、人员专责。二是经费支持。市委常委会研究和支持社区矫正工作,市财政为该局增加业务经费50万元。目前,市及其各县区全部将社区矫正业务经费纳入当地年度财政预算,共落实社区矫正业务经费350多万元。三是部门支持。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通力支持市司法局社区矫正执法工作,在全省率先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每年都逐县区进行社区矫正执法检查督导。四是社会支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报道社区矫正工作以及取得的经验和效果。几年来,我市在各级新闻媒体和网站发表稿件300多篇。

加强队伍建设,创新社区矫正严格化管理措施

  在全市统一组建三支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并创新社区矫正培训方式和管理措施。队伍建设统一化。一是由607名市、县、乡三级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组成的社区矫正专业队伍;二是由88名县区招聘社会工作者组成的社区矫正协管队伍;三是由666名热心于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人员组成的社区矫正志愿者服务队伍。队伍培训经常化。近几年来,该局创新社区矫正培训方式,每年都以县区为单位组织,由市社区矫正管理处的同志前往各县区亲自授课,对县区社区矫正工作者进行业务培训。去年以来,该市还将社区矫正业务培训范围扩展到乡级政法委书记。队伍执法严格化。各级社区矫正工作者认真贯彻执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严格管理,严格执法,严格奖惩。近两年来,全市对具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社区服刑人员给予报批减刑4人,对违反社区矫正监管规定提请撤销缓刑和收监执行54人,给予警告处理606人次。去年,承德市在全省还率先以市委政法委名义制发了《承德市社区矫正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目前,全市共追究执法过错责任人员14人,但无一人受到党政纪处分和刑事追究。

 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社区矫正规范化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各项规章制度,是该局创新社区矫正规范化、法治化管理机制的关键。全面建立规范性制度。去年新修订18项《承德市社区矫正工作制度》,为规范、有效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积极创建长效性机制。一是审裁前调查评估机制。全市累计开展审裁前社会调查评估5242人,占社区服刑人员总数的60.9%,人民法院对司法局社会调查评估采信率达96%以上,居全省首位;二是无缝接收机制。组织各县区前往省内人民法院或监狱直接接收社区服刑人员4600多人;三是档案管理机制。全市统一社区矫正档案格式,实现了一人一档,形成了一套完整、完善、完备的基础性台账。

加强业务建设,创新社区矫正实效化管理模式

  该局从五个环节入手,创新社区矫正实效化管理模式,切实提高社区矫正效果。一是实行手机监管信息化。对全市符合条件的2140多名社区服刑人员100%实行GPS手机定位监管,并每天对社区服刑人员手机定位情况进行一次上网巡查。省司法厅在全省抽查手机定位执行情况时显示,该市定位失败率始终在全省最低。

  二是实行教育方式多样化。司法所每个月对社区服刑人员组织开展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司法所共建立“育新田”、“育新园”等社区服务基地143个;在承德监狱和上板城监狱建立“承德市社区服刑人员警示教育基地”2个;该局对全市曾受到警告处理和新入矫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封闭式免费集中教育培训11期、530人。

  三是实行教育管理模式化。对社区服刑人员统一实行“十个一”教育管理模式,增强其道德意识、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兴隆县社区服刑人员詹某通过教育,以实际行动悔过自新立功,他带领农户发展蔬菜大棚种植,使全村群众年增收960多万元,他还见义勇为,不顾个人安危在抗洪抢险中施救6名遇险群众,其重大立功表现行为获得了减刑2年的奖励,今年初还被选为村主任。

  四是实行矫正教育人性化。全市社区矫正工作者对社区服刑人员做到“十必访、十必谈”,热情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和生活上的实际难题,促使其安心改造和悔罪自新。社区服刑人员陈某入矫时刚满15岁,通过家访了解到陈某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因判刑而辍学在家,社区矫正工作者在进行个别谈话教育时,得知他还有求学的愿望。于是,及时与陈某父母和相关部门沟通和联系,最终帮助陈某实现了上学梦。

  五是实行帮困扶助广泛化。全市各级社区矫正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热情帮助有困难的社区服刑人员排忧解难。王某是失去右手三级伤残的社区矫正人员,父母无工作,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双塔山镇社区矫正管理所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其办理了低保,还帮助他开办了一个小卖部。丰宁县大阁镇司法所所长刘福成为一名困难社区服刑人员担保贷款5万元开办一个门市。

  近几年来,全市协调有关部门为180多名社区服刑人员落实了低保,为2620名社区服刑人员落实了责任田,指导帮助2930多名社区服刑人员就业就学,帮助220多名社区服刑人员改善了家庭关系,使他们沐浴在大墙外的“温暖阳光”下,鼓足勇气,振作精神,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有的社区矫正人员还用实际行动答谢回报社会。蘑菇峪乡司法所社区服刑人员陈某痛恨自己过去的违法犯罪行为,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于2015年1月5日通过自愿捐献遗体的实际行动来答谢回报社会,成为河北省社区服刑人员自愿捐献遗体之首例。丰宁县大阁街道司法所社区服刑人员罗建涛,通过他成立的光灿慈善组织为家乡父老争取款物10多万元,成为承德市社区服刑人员自愿奉献爱心、善行家乡、帮扶助困、回报社会之首例。

责任编辑:黄海英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