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素珍:普法宣传最美人

2015-10-16 11:23  来源:河南长安网

  在“中国曲艺之乡”河南省宝丰县,提起金素珍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自退休至今十几年来,她和她的“三八红姐文艺法治宣传队”唱遍马街书会、广场公园、山区农村以及敬老院和老干部家庭。

  她所表演的河南坠子、大调曲子、三弦书等独创曲目不同于一般曲艺,所传唱的都是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她通过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进行宣传,让群众对抽象的法律条文有了更形象的认知。她也因此被群众亲切地称之为“法治花”。

  普法接地气

  “人民法官伸正义,群众利益装心里,七年办案二千起,件件案件没错的。他是百姓的好法官,平凡岗位创佳绩……”中秋节前夕,在宝丰县杨庄镇马街村的中华曲艺展览馆,有一场特殊的曲艺表演正在进行。场内座无虚席,正在演唱的艺人神采奕奕,挥动剪板和八角铃鼓,吐字清晰、音质纯正,这位演唱者正是金素珍。

  表演结束后,观众在台下鼓掌大喊:“金老师,再唱一个。”唱了一下午的金素珍没有拒绝,她自己也越唱越高兴,又为观众多加了几出戏。

  已经满头银丝的马北村村民程俊民是金素珍的“粉丝”,他说:“只要有金老师的演出,俺和家人不管多远都会赶过去。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唱的封建迷信害人的戏。金老师唱的不单单是戏,更是教我们要懂法、学法、守法的理儿。”

  “俺们都爱看金老师的戏。她能把各种法律、法规以及咱政府的政策,通过戏文唱给俺们听,简单、易懂,让俺们少走了不少弯路、邪路。”跑了几公里路来看金素珍戏的韩水说。

  全国人大代表,宝丰县法院副院长、闹店镇人民法庭庭长朱正栩说:“我们基层法院的人与普通老百姓打交道最多,常见的违法案件,大多是当事人不懂法造成的。金老师以及她的曲艺团队把当地民俗与法律法规相结合,用受老百姓欢迎的曲艺形式表现出来,比以往机械性的传单宣传更加贴合受众,基层群众易懂易传播,起到的宣传作用不亚于我们司法机关。”

  认真执着苦学艺

  金素珍今年63岁,是县民宗局正科级回族退休干部,中共党员,现任宝丰县曲协副主席、“三八红姐文艺法治宣传队”队长、县消防大队“妈妈防火团”团长。2002年退居二线以来,细心的金素珍发现电视、报纸上经常出现的一些违法案件,大多是因为基层群众自身法律知识欠缺所引起的。在县委宣传部、县司法局、县文联、县广电局、县老干部局、县民宗局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她自筹两万余元资金,购买服装、道具、乐器、音响,组建了“三八红姐文艺法治宣传队”。10多年来,她坚持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针,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的正能量文体宣传活动。

  金素珍回忆:“我自己比较喜欢唱,宝丰又是曲艺之乡,多好的条件啊。年轻时工作忙没时间去唱去学,现在退休了,有了时间,身体还不错,闲着也是闲着,我就寻思着拾起自己年轻时的爱好,不但娱乐了自身,还能给群众带来欢乐。”她结合实际情况,编唱一些关于消防、土地法、安全的曲目,让大家在无形中学到法律知识,在遇到事时能知道怎么应对。

  2003年,在农历正月十三的马街书会上,金素珍演出的一场关于法治的曲艺节目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她顿时觉得这样的普法比文字传单、展板更吸引人。就这样,金素珍开始了她的义务普法宣传路。

  金素珍对演出的服装道具很是讲究,对于角色的服装从不吝啬。家里地方小,但金素珍还是专门腾出来一个房间放服装,三四十套服装加上道具将一间小屋堆得满满的。“主要是想对得起来看你演出的观众,你要是穿个大棉袄站在那儿给人家唱也中,但是穿上服装,站在那儿精神头都不一样,群众也看着高兴,这目的算达到了。”

  金素珍虽然一直喜爱曲艺,却并没有真正系统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为了攻破曲艺难关,她不觉患上了“健忘症”,忘掉了吃饭、忘掉了疾病、忘掉了给孩子过生日、忘掉了给祖先上坟……但她却充分发挥了“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刻苦钻研精神,学唱河南坠子和三弦书时,她虚心向宝丰老艺人徐九才、杨翠萍老师学习,勤学苦练打剪板,弹八角鼓,终于突破了技艺难关。为了演唱各种不同的曲调,她还专门拜宝丰县音协主席何清怀为师,学习乐理知识,苦练识谱本领,仔细琢磨唱、念、坐、打等各种技艺的表演动作。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潜心学习,她基本掌握曲剧、豫剧、三弦书、大调曲、河南坠子的科学发音和舞台艺术,学会的戏曲、曲艺节目三天三夜也唱不完。

  自编自演普法戏

  为适应依法治国新形势,促进社会和谐,服务大局稳定,多年来,金素珍邀请县水利局具有丰富创作经验的离休干部丁金水老人作为辅导老师,两人合作编写出了《法盲王老三》、《八项规定正党风》、《游击超生害处多》、《神兵夜降何家营》、《法制曲艺开金花》、《模范法官朱正栩》、《消防安全掌中宝》、《春风化雨润民心》等10余部法制曲艺新节目,素材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内容与群众息息相关,以曲剧、大调曲、三弦书、河南坠子的形式演唱出来,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今年86岁的丁金水老人在接受采访时流利地背诵着:“你要非把房子拆,必须给我多赔钱,少拿一分我不依,我给你闹个地翻天!”这是《法盲王老三》中的几句唱词,把王老三利用拆迁时耍无赖的丑恶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但他最终受到了法律制裁。

  “正当盗贼把机动车来发动时,忽然听见‘突突’的连声响,一群神兵从天而降,个个都是威武雄壮的执勤民兵。”这曲《乡村110》唱的是执勤民兵,捉拿全国通缉犯,保一方百姓平安的感人故事。

  与金素珍合作了13年的丁金水说:“她勤奋、好学,人也好,爱交朋友,有时候节目急着要上台,她就熬到晚上十一二点背词。这么多年没少付出,作为老朋友很是敬佩她这点,知道她的人都这样说。金素珍走到哪里就把这些节目唱到哪里,无论在平顶山鹰城广场,还是在马街书会上,都备受欢迎,总能收获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她把病房当剧场

  醉心普法义演,加之舟车劳顿,年过六旬的金素珍因胃病复发住进了医院。但谁曾想到,闲不住的金素珍居然把医院变成了舞台。一些久闻金素珍名字的病友,不约而同地聚到她的病房,休养的病房又成了金素珍普法的“小剧场”。出院时,成为金素珍铁杆戏迷的医生和病友拉着她久久不愿放手;即便是出院有一段时间了,他们还经常打电话问金素珍在哪儿演出。

  金素珍的小儿子丁雪峰告诉记者,对普法太过“执拗”的母亲经常会忘记吃饭、休息,时间长了,母亲更是忘记了自己现今的身体状况。话说到一半,丁雪峰声音开始哽咽,停顿了好一会儿才接着说:“看到她整天那么累,作为儿子,怎么会不心疼?但我妈是任谁劝都劝不住。由于经常废寝忘食地排练和演出,她身体每况愈下,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身体极其虚弱,曾有几次在家正排练节目时突然就晕倒了。”

  她宣传普法,虽然很苦很累,但也阻挡不住她奋发勇为、乐于奉献的激情。她谦虚地说:“党培养我几十年,还送我上大学,虽然退居二线了,但是党员的先进性不能退,我还想为党、为社会做点儿什么。我希望今后继续发挥余热,和丁老师一道,编写出更多更好的法制节目,奉献给广大观众。有一点热情就发一点光,只要我的身体情况允许,我还会一直唱下去。”

  夕阳似火燃不尽,晚霞生辉创佳绩。金素珍退而不休发挥余热、献爱心,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她的带领下,“三八红姐文艺法治宣传队”进社区、进企业、进广场、进敬老院、进田间地头,义务为群众表演,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据不完全统计,宣传队已为群众义务演出1000余场次,观众达到了200余万人次。其中法治专场500场。

  记者感言

  如果说金素珍退休后

  重拾曲艺是出于个人爱好的话,那么把这种爱好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普及法律知识相结合,就是出于自己作为退休干部和党员的责任感了。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可以感受到,金素珍、“三八红姐文艺法治宣传队”、丁金水老先生身上都透出一股使命感,从创作到表演都尽力做到最好,而他们的众多“粉丝”也绝不是冲着看热闹来的。在“三八红姐文艺法治宣传队”表演过程中,三三两两坐在一起的白发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被家长抱着的小孩儿都看得出神。随机采访,老人、小孩都能说出印象深刻的曲目,甚至能唱上两句。(李向华 孙梦飞)

责任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