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院:心系帮扶村驻出鱼水情

2015-10-16 14:51  来源:法制生活报

  日前,贵州省高院党组书记、院长孙潮,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王天佑一行赴罗甸县指导调研扶贫攻坚工作,探望慰问基层法院干部,还到该县罗悃镇冗响村看望省高院同步小康驻村干部。

  “院长,感谢您给我们村派来了这么好的干部,我们前面的学校围墙,还有下面村里的蓄水池就是省高院驻村干部协调来的,现在村里的群众喝水就靠它!”在冗响村小学的院坝会上,冗响村村支书宋仁德这样说道。“校长尽快核算学校食堂修建需要多少资金,另外我们再想办法解决学校食堂300套桌椅……”在调研罗悃镇冗响村小学的时候,孙潮又为该镇的群众和学校解决了一批困难和问题。

  罗甸县的很多村寨山高路远,饮水困难,基础设施薄弱。但面对再恶劣的环境,省高院派下来的驻村干部总是能够驻得下来。他们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不搞特殊化,克服家庭、生活等方面诸多困难。2014年,省高院驻村干部王凌、杨人前的家中亲人过世,他们忍着悲痛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理完老人的后事,就立即赶回驻村工作岗位上,当地的群众和村干部们都为他们的敬业精神而感动。“他们是在罗甸真蹲实驻、真帮实促的队伍。”这句话不仅在王凌和杨人前驻过的沫阳镇董当村和罗悃镇冗响村能听到,只要有省高院驻村干部的地方,都能听到这样的评价。

  每月的工作纪实,省高院驻村干部所在的工作组总是写得最详尽。在一次与冗响村驻村工作组组长孟江勇谈话时,他道出了原因:3月驻村以来,我们就开展走访工作,村里的每家每户我们至少走了3遍,9月,我们又走了一次。现在村里各户群众是什么情况、有什么困难我基本都了解。”虽然孟江勇的几句话说得很简单,但实地到村里走过的人才知道,罗甸县的村寨经过2013年底合并后,大了许多,组与组之间的距离很远,有的地方摩托车根本去不了,只能步行前进。在这样的条件下,孟江勇依旧带着组员将村里290户群众走了3遍。

  省高院驻村干部给罗甸县人民的印象是工作务实,不说大话空话,不乱拍胸脯许诺,不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而是量力而行,在自己的范围内,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实在在的事情,做了许多打基础、惠民生的好事实事。三年来,省高院的驻村干部为沫阳镇、木引镇、罗悃镇、逢亭镇争取到通村公路、人畜饮水、乡村幼儿园、“一事一议”等项目28个,涉及资金1200余万元;化解矛盾纠纷60余件;罗甸县的大地上布满了省高院干部的脚印,他们不断穿梭在罗甸县的崇山峻岭中,往返于省、黔南州、罗甸县各部门间。用辛勤地付出为罗甸县农村争取项目、协调资金。在省高院驻村干部的努力帮助下,一批困难群众党员得到慰问、一批留守儿童、鳏寡老人得到温暖、一批辍学儿童得以返校读书、一批民生项目得到落地实施、一批干部观念得以转变、一批群众思想得以解放,罗甸县的农村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开展三年时间以来,省高院分三批共派出了14名干部到罗甸县参加同步小康驻村工作,而且每年都有省高院的班子领导担任罗甸县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队长。2014年,省高院驻村工作队被评为州级优秀集体,驻村工作队副队长王凌被评为省级优秀个人。

责任编辑:张林晞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