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抚顺打造"互联网"构建社会治理新模式

2015-10-15 10:37  来源:辽宁长安网

  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在全县农村实施了“户联网”工程,通过组建“互联网”,该县建立起县、乡(镇)、村、片、户五级社会治理新模式,将每个农户纳入到有效的管理服务中。实施“互联网”工程后,该县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9%,积案化解率达100%,未发生集体赴省、进京访,未发生群体性事件和个访极端事件,无访村达98%,无刑事案件村达84%,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一、搭建“户联网”,将社会治理触角延伸到“神经末梢”

  抚顺县将县、乡(镇)、村三级管理体系向下延伸至片、户,构建县、乡(镇)、村、片、户五级“工作网”,形成工作到片、到户、到人的局面。一是科学划分网格。按照“构架顺畅、职责清晰、功能明确、有效运转”的原则,整合原有村民小组长、党员、村民代表等资源,按照每个户区不少于10户居民,每100个户区为一个片区进行划分,分别设置户长和片长。全县共划分234个片区,1474个户区,实现了全域、全员入网。二是合理组建队伍。依托村“两委”,充分发挥农民党员和村民代表的骨干作用,注重从农民党员、村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致富能手、复转军人、大学生村官中择优推选片长、户长。经民主选举,全县共产生户长、片长3000余名。三是明确工作职责。户长、片长负责了解掌握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协调邻里关系、化解矛盾纠纷;在户内、片内开展治安防范活动;组织开展致富增收、精神文明建设,帮促发展;开展结对帮扶,畅通联系服务渠道等活动,做到了上情准确下达、下情及时上传、问题及时有效解决,真正将平安建设、为民服务延伸到基层“神经末梢”。

  二、用好“户联网”,推动社会治理深入开展

  一是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实行聘任制,由乡镇、村的党组织聘任片长、户长;实行承诺制,户长、片长按照自身职责向居民群众作出承诺,促进其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实行议事制,户长、片长参与村务管理,参与村中重大事项决策;实行以奖代补制度,对户长和片长的工作进行量化,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予以资金奖励。另外还建立了记事报告制、学习培训制等10余项工作制度,保障了“户联网”的规范运行。二是建立信息中心。在“户联网”体系中,在县、乡镇、村三级分别设立信息中心,设专门电话和人员,负责收集整理全县农村涉及平安、稳定方面的信息,及时了解群众的疾苦和困难,并向有关部门反应,督促有关部门及时作为。信息中心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三是充分发挥户长、片长在平安建设中联系群众、组织群众的作用。该县汤图乡的户长、片长开展了“两代”活动——收集社情民意,代替村民到有关部门反应意见和诉求,带领信访户到相关部门信访,使该乡的信访总量迅速减少,信访秩序迅速好转。海浪乡的户长和片长还与全乡的信访户、重点人员结成对子,帮助解决困难,组织开展治安巡逻活动,使全乡治安形势明显好转。石文镇的户长、片长多方联系协调,在全镇的重点户区安装上了监控探头。

  三、借助“户联网”,夯实社会治理根基

  充分发挥“户联网”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畅通信访渠道、化解矛盾等作用,通过实施“互联网”工程,全县和谐乡村建设实现了社会化、制度化、常态化,营造和谐社会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全县各部门全部实现入“互联网”开展平安创建工作,将工作安排在“网”中运行,使平安创建工作与群众联系更加紧密。县公安局依托“户联网”建立“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模式,将户长、片长聘任为“维稳中心户长”或“信息员”,深入推进“农村警务改革”工作。县委政法委、县信访局、县司法局利用“户联网”开展多种形式的综治维稳工作,举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法制宣传等各种培训;农业、林业、水务、科技等部门依托“户联网”发布政策信息,进行种植、养殖、市场、防洪抗旱等风险提示,推广致富项目,开展技术培训,使平安创建工作依托“互联网”持续深入开展。(刘天红)

责任编辑:李镕良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