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化学纤维、合成纤维聚合物制造销售,自投产以来仅3年完成了从落户到产值突破10亿元的转变……曾经作为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重点招商引资企业的华特斯公司,因高负债率经营、行业低迷以及对外巨额债权无法回收,导致资不抵债,于2014年向安吉法院提交破产重整申请。“当时这个公司总负债额高达9.2亿元,而资产总额评估却只有2.46亿元。案件受理后,我们从保护债权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重整经营的可能性,通过公开竞价方式,以2.2亿元的价格引进优质重整投资者浙江宝信化纤有限公司对其固定资产予以收购重整。”办案法官介绍。“从立案到重整成功仅用时48天,并且突破以往只在破产清算过程中考虑重整的局限,在破产预重整阶段就采取主动对接、积极引进优质投资人,实现企业重整,保障657名债权人利益,解决了近500人就业难题,这也是我市首例破产预重整成功案例。”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从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全市法院受理的涉企案件表现出数量与标的“双升”趋势。自2014年以来全市新收一审涉企案件19720件,审结17892件,涉企案件收结案数量同比分别上升 12.65%与9.63%,审结诉讼标的金额共计175.90亿元,同比上升20.56%。在所有涉企商事纠纷案件中,股东出资纠纷、公司决议撤销纠纷等新型案件逐渐增多,调解难度增大,案件上诉率高。“一方面我们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进一步对建立涉企案件便捷诉讼机制、针对涉诉企业采取灵活保全措施、规范财产保全担保等事项作了明确规定,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司法保障。另一方面,对案件采取集中管辖与差异化审理,稳步推进涉企纠纷处置。”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审理中他们根据企业情况区别对待、分类处理。
对经营陷入困境的企业,若属于产能落后、发展前景不佳的行业,引导其通过自行清算、分流处置等方式退出市场;若发展前景良好只是一时陷入困境,通过探索利用“资产整体拍卖”等非破产重组模式,在执行程序中对企业资产进行整体评估拍卖,有效盘活企业存量资产,保留其生产能力和市场前景。“举个例子,之前南浔法院成功对新元泰微电子、爱婴博士等16家企业包括土地、厂房、设备、注册商标等资产进行整体司法拍卖,促使应淘汰企业退出市场, 11家企业经接盘后重新投产运营,为实现‘腾笼换鸟’、转型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外,在健全市场退出机制方面,全市法院也行动多多。针对破产立案难问题,市中院提出了四项解决措施;推行竞争方式选任管理人,初步建立了湖州市破产管理人履职资料库,加强管理人监管;建立全市企业破产协调处置工作机制;创新破产案件审理处置方式,鼓励破产审判创新,提高破产审判效率及清偿率;搭建信息发布平台,多种方式招募投资者;探索执破结合、简易破产案件新机制,实现淘汰落后、剩余产能,优化配置资源,促进先进产业转型升级。“在涉企案件审判中发现,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存在签约履约过程不规范、企业内部管理不完善、资金链容易断裂、融资困难、行业性问题凸显等几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容易导致企业涉诉,另一方面也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障碍。”为了解决上诉问题,全市法院通过开展法律培训、建立企业联系机制、定期走访、设立服务站点、发送司法建议等,延伸司法服务职能,协助企业降低法律风险,助推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