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玲: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2015-10-12 10:43  来源:检察日报

孩子们能健康成长,是李香玲最大的心愿。

  人物档案

  李香玲,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新泰市政协常委,新泰市青云街道实验学校教师,先后获得“新泰市教育系统道德模范”“新泰市优秀教师”等称号。

  检察印象

  ■近年来检察机关对青少年犯罪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有利于帮助未成年人及时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回归学校。

  ■新泰市检察机关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法进校园”活动,包括选拔优秀业务骨干到中小学任“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定期开展法治讲座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希望检察机关积极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构建心理疏导机制,设立心理咨询室,开通维权热线电话,有效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

  从事教学工作20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新泰市青云街道实验学校英语教师李香玲非常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针对中小学心理教育,李香玲提出了多项议案建议,包括按比例为学校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员、各中小学应因地制宜建立具有本校特点的专业心理咨询室等。

  “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体现在身体健康上,还应该包括心理健康。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预防和减少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未成年人犯罪,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是目前学校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李香玲对笔者如是说。

  应按比例为学校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员

  在激烈的竞争和繁重的课业负担背景下,中小学生不仅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还需要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李香玲十分关注中小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她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陪护,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很高。我们发现,父母打工年限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就越严重。这应该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她不无担忧地说。

  她介绍说,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也很突出。“这些孩子因为缺少关怀和帮助,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悲观消极、嫉妒心强、自控力差等问题,如得不到及时纠正,就会导致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不仅影响学习,更会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质的健康发展,给社会带来新的隐患。”

  她说,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家长的过于溺爱、家庭内部管教方式不一致等原因,都容易导致独生子女产生自私、自负、冷漠、功利、报复心强等不良心理。”

  作为教育界的人大代表,李香玲在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提出建议,呼吁教育行政部门将心理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按比例为学校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员,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实施心理辅导员执业资格准入机制和岗位轮训计划,不断提高心理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师范类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独立开设心理辅导本科专业和博士、硕士点,并将其纳入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计划中,不断为中小学输送专业心理辅导员。

  她还提出,各中小学应因地制宜建立具有本校特点的专业心理咨询室,面向学生、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心理咨询、指导和服务,并以此作为衡量中小学素质教育和办学条件的一项重要指标。

  她认为,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突出个性化、活动化,通过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要积极畅通和拓展家庭和学校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通过举办现代家庭教育论坛、家长学校等方式,指导家长转变育儿观念,实现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努力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加大教师交流,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配

  2014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李香玲就城乡教师交流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说,教育资源如何实现均衡分配,这是目前学校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李香玲认为,均衡的教育资源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条件,虽然全国各地逐步健全完善了教师培养、补充等机制,通过实行对口支援、交流任职、挂职等措施,促进了农村教师队伍的不断优化,但由于受人事编制的限制,城乡教师之间仍然无法真正实现交流使用。“目前,农村教师的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严重不合理,年龄偏大,教非所学,严重影响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为此,李香玲提出了“关于建立完善县域城乡教师交流机制的建议”,建议有关管理部门研究出台实施县域城乡教师交流任职的意见或办法,打破人事编制的禁锢,让教师不再隶属于某一学校,而是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调配,加大教师城乡交流力度。

  她提醒,“这项工作要循序渐进,在交流的过程中要体现人文关怀,要尊重教师选择,解决实际困难,必要时也要实行物质奖励或补助,这样才能提高教师交流的积极性。”

  除了教育,李香玲还关注环境保护议题,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她提出了有关水环境污染治理的建议。李香玲认为,水环境污染不仅是环保问题,更是经济问题、社会道德问题和生存问题,只有改变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好水污染这个“老大难”问题。为此,她建议加快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监管的力度,提升群众爱护环境的意识,积极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共建美丽生态乡村。

  建议检察机关建立未成年人心理疏导机制

  当前,青少年犯罪现象不断增加,呈现出低龄化、群体化、暴力化的倾向,预防和遏制青少年犯罪刻不容缓。李香玲认为,预防青少年犯罪,单靠学校和家长还远远不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检察机关提供相关的帮助。

  李香玲说,新泰市检察院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成效显著。近年来,该院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送法进校园”活动,包括选拔优秀业务骨干到中小学任“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经常与学校、老师、家长、学生进行座谈交流,了解和关心学生思想情况;定期到学校开展法治讲座,讲授《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结合真实案例开展以案说法教育,邀请在校学生到警示教育基地进行现场教育。“这些措施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具有积极的作用,受到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李香玲说,她希望全国各级检察机关深入开展此类活动,切实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李香玲完全赞同检察机关的做法,“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出发,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帮助未成年人及时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回归学校,这样的做法很人性化。”

  新泰市检察机关非常重视青少年维权工作,该院成立了“青少年维权岗”,开通了维权热线电话,接受青少年的法律咨询。李香玲表示,这些工作对于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犯罪预防问题,李香玲建议检察机关积极建立未成年人心理疏导机制,设立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室”,适时开展社会帮教、心理辅导、法治教育等犯罪预防工作。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工作中,要积极拓展思路,创新机制,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郭树合 张娜)

责任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