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许婷,大家的记忆里,还是那三尺讲台通天下、一支粉笔谱春秋的年轻女教师。然而6年前,口才了得的许婷却选择告别校园,成为了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一名基层民警。
一半教师一半民警 人称“许老师”
许婷于2009年参加公安工作,由于此前有过教育工作的经验,刚到蒲江县交警大队不久,性情温和,能说会道的许婷便有了一个小名——“许老师”。
在担任交警大队综合中队中队长之前,许婷一直在蒲江县车管所任民警,6年的车管民警工作经历培养了许婷独到的做事方法。从最开始只能做做内勤工作,到后来考取审验资格、机动车查验资格、驾驶人监考资格,6年间,许婷逐渐蜕变为车管所的业务多面能手。从大厅柜面各个窗口的业务到户外机动车审核查验,从驾驶人考场的监考到企业单位的交通安全讲台,许婷都能轻松完成各项任务,同时也成了同事们答疑解惑的好老师,“有疑问找‘许老师’”还是车管所最流行的话语之一。
许婷不仅在工作中细心解答同事的业务问题,同时她也担任着蒲江车管大队的安全宣讲工作,许婷说:“安全宣讲员,这一称呼让我挺自豪!”因为有过教师工作经验,在许婷看来,宣讲安全知识是在校园之外的地方,圆了自己的“教师梦”。在“五进”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时,许婷针对不同的企业,制作了数百张PPT,将交通安全知识寓于其中,同时还搜集了发生在成都市内或蒲江县域内的事故视频资料,宣讲中,通过实例来提醒大家注意交通安全。“我一直相信,在我讲课的时候多说一句,也许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就会更强一些,就会少出一起交通事故。”许婷说。
进山区为村民办业务
作为县局团委委员,交警大队团支部书记,许婷经常带着青年民警,开展各项亲民爱民活动。
从2014年“万警进万家”亲民助民活动到2015年县局“精准扶贫”帮扶活动,许婷配合交警大队党支部,带领青年民警到白云乡龙门村、岐山村开展帮扶助民工作。先后7次走进山区贫困农户家,为困难家庭送上扶贫慰问品,逐户走访,详细了解山区群众实际困难,组织民警为山区孤儿和特困群众捐款捐物。
在一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的过程中,许婷了解到,定点联系村距离县城有20多公里路程,加上山区道路难行,群众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交管政策不熟悉,很多人在办理摩托车和驾驶证业务时都曾遇到过困难,甚至曾出现被非法“黑中介”骗过的经历。回到大队后,许婷连忙协调车管所民警和协警专门前往山区村社,为群众开展车管业务知识普及宣传,并积极联系村干部为群众集中办理摩托车和驾驶证审验业务,让群众不用再为办证来回奔波,省了很多事。
消除同事顾虑 安心服务群众
2015年4月,许婷参加了蒲江县公安局中层干部竞选,并最终以全局第2名的成绩,任职交警大队综合中队中队长。
作为大队办公室主任,许婷又多了一个新的称号“许主任”。一开始,刚走上新工作岗位的许婷面对大队内勤和综合后勤保障琐碎繁杂的事情有点理不着头绪,工作接连出现小失误,部分同事甚至向她投来了怀疑的眼光。然而,踏实肯干、倔强不认输的性格更加坚定了许婷直面困难的决心。她从基本业务开始认真仔细地了解,仅一个月时间便熟悉了大队所有内勤工作的业务流程。在清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许婷尝试着将一些新想法融入工作中。为了让夜勤民警的安全更有保障,她换发新式反光背心,增大反光面积,得到了同事们的赞同。
2015年4月份,全县开展干部履历清理,许婷带着办公室的同事,从人事局到档案局,有时为找一个认定材料就要往返几次。有时同事不明白的问题,许婷还会放下手中的工作,边解释边指导,直到同事问题解决,档案填写规范达标。“我们服务同事多跑点路,同事就少点麻烦,就能在一线安心地服务群众。”许婷说。
做惯了服务群众的事,许婷在办公室这个后勤单位还找到了直接服务群众的窗口,即“收复信访”。事实上,在回复每一个信访前,许婷都要先仔细了解群众困难,然后电话联系信访群众,对一些关于咨询方面的问题,立马解决。对一些需要现场办理的问题,许婷就先详细记录群众诉求,再分派相关中队进行办理,并且在每次回复后还要再进行一次电话回访,确保信访处理落到实处。因为许婷的细心努力,大队信访办仍保持着100%的办结率记录。(蒲公宣 王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