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由2015年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派遣的110名律师和64名大学生全部奔赴内蒙古、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新疆的110个县、区。1+1行动是一个旨在帮助中国内地解决无律师县的法律援助项目,经过6年的实施,截至2015年3月,这一项目已彻底解决了内地无律师县的问题。
就在2年前,福建省融成律师事务所的张秋生律师也曾作为一名项目志愿者,被派往四川省盐边县从事法律援助工作。盐边县属于高山区,县城海拔1200米,境内的白灵山海拔4200多米,交通十分不便。在援助工作期间,他克服了语言障碍和饮食习惯不同等方面的困难,怀着极大的热情和耐心认真做好群众来访工作,真诚地为西部困难群众服务。他共接待来访居民300余人次,每一次都能让来访者满意而归。特别是他积极参与纠纷调解工作,曾先后经办了郑继勇与攀枝花白灵山泉水有限公司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2013年10月7日二滩电站泄洪致四人死亡事故案、攀枝花龙蟒矿业有限公司与益民乡村民环保、安全保障纠纷案、毛木橄等与盐边县人民医院医疗纠纷案等案件,并促成前两个案件的当事人达成调解和赔偿协议,为援助地的维稳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3年来,福建省有29名律师响应司法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和中央统战部的号召,积极奔赴西部地区开展“法律援助1+1”活动,为青海、西藏两省(区)无律师县提供志愿法律服务和“同心律师服务团”对口边远山区法律服务活动。2014年福建省有五位律师志愿者奔赴西藏日喀则地区和阿里地区的三个无律师县进行义务法律援助,2名民主党派或无党派律师派遣到云南省巧家县,开展律师法律植根西部计划,把法律的公平与正义送到西部群众手中。
一起时间长度横跨十年的特殊工伤保险待遇纠纷案,生动体现了法律援助制度给困难群众带来的人文关怀。2003年3月,永泰县后亭溪流域长坪电站施工现场浇捣主厂房砼屋面发生工作面模板坍塌,造成现场施工人员从12.3米高的坍塌面坠落,并造成其中一人当场死亡。而根据双方达成的“和解协议”,死者家属只能获得赔偿金4.2万元,仅相当于当年法律规定赔偿标准的金额七分之一。而且在经历二审终审生效判决、检察机关提起抗诉之后的十年间,部分当事人在漫长的维权过程中已经年迈死亡,其间难度可想而知!为此,省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福建国富律师事务所张本钟律师为此案提供法律援助。张本钟律师不负重任、不畏繁琐、不怕困难,认真介入调查、取证,积极为死者据理力争,最终帮助死者家属获得了近30万元的赔偿款,案结事了。
在龙岩,同样也有一名深受困难群众交口称赞的好律师。他就是龙岩金磊律师事务所农民工法律援助站主任、农民工法律援助志愿者黄家焱,他致力于法律公益援助21年,被誉为福建省法治进程标杆人物。仅2014年一年,黄家焱所在的农民工法律援助站就免费为龙岩地区的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承办案件526件。其中,“福建畅丰车桥制造有限公司违反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案”还被全国总工会评为“2014年十大劳动违法典型案件”。
据了解,长期以来,龙岩市律师协会组织124名律师组成农民工维权志愿者,深入厂矿企业开展法律咨询,指导签订劳动合同,帮助解决拖欠工资以及社会保险福利待遇问题,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帮助,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三明市枫桦律师事务所制定了《律师参与处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协助当地党委、政府顺利处理了多起劳动安全事故、“医闹”、校园伤害、土地纠纷等突发群体性事件,受到当事人和当地党委、政府部门的高度好评。
此外,全省广大律师积极、主动参与各级政府的涉法信访工作,通过律师的接访活动,引导上访群众以依法理性的渠道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省律师协会省直分会长期坚持每周三次,每次派1—2名律师到省委、省政府信访局值班。
——莆田市律师协会不断完善律师参与涉法信访工作机制,除组织963名律师轮流到信访部门值班外,还在每周一安排一名女律师到市妇联参与信访接访;
——厦门市律师协会独辟蹊径以信访接待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参与社会管理,组织律师党员服务市长专线办公室,解答市民关心的涉法问题。
近3年来,有1.49万人次律师参与处置1.38万件信访案件,接待信访群众6.23万人。组织百名律师参与全省百件信访积案集中评查评审和化解推进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近3年来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79万件,切实维护了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积极参与社会矛盾化解,近3年来全省律师通过非诉讼调解、庭前调解、庭审中调解等形式,化解了矛盾纠纷2.86万起;此外,还有2.87万人次律师参加义务法律咨询活动,接待群众法律咨询12.07万人次,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