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宁德市边防支队盐田边防派出所官兵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霞浦县盐田畲族乡西胜村——闽东红军独立团发源地,瞻仰闽东革命独立团纪念碑。
车子沿着新建的乡道,在崇山峻岭之间穿梭,七拐八弯间,来到一处岔路口,路旁高悬着一块道路指示牌——革命圣地西胜村。大家原以为快到了,未料仅是一半路程。拐过路口,道路渐窄,路况渐差,弯道渐多,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穿过一片树林,突然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一个静谧的村庄出现在官兵们眼前,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大家的精神为之一振。
笔者计算一下时间,从出发到目的地,耗时半个多小时,以里程计算,西胜村距离盐田乡30公里左右。遥想当年,为了保证战略纵深,闽东红军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转战山水之间,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官兵们心中汹涌澎湃。
车停路口,官兵们走下车,不由自主地整理起着装。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道路一旁,竖立着一块巨石,正面书写着6个隶书大字——革命老区西胜。背面,则简要介绍了西胜村的历史地理背景。
西胜村是一个集老、少、边为一体的老区,是盐田畲族乡7个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2%。西胜始建于唐朝,更名于清末(原名栖圣),闻名于抗战时期。二战期间,老一辈革命家叶飞、曾志、任铁峰等在此开展了革命斗争,成立闽东红军独立团,在闽东革命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从简介中,官兵不仅读出了当年抗战的荡气回肠,也读出了畲族人民献身革命的可歌可泣。战士赵亮说:“闽东是少数民族畲族聚居地,为了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今天来到这里,不仅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一次民族主义教育。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贡献第二故乡、建设民族团结的盐田畲族乡的信念。”
大家继续前行,顺着上坡攀爬,大约10分钟,就见到青松苍柏之间掩映着一条台阶。沿着54级台阶拾级而上,一座高大的纪念碑出现在大家眼前。碑约高20米,上书“闽东红军独立团成立纪念碑”12个大字,碑文为:1934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团在霞浦西胜寺成立,团长任铁峰,政委叶飞,队伍有3个连,共300多人;6月,扩编为3个营,500余人。独立团英勇转战柘洋、宁德、周宁、寿宁、福鼎、福安等县,为闽东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984年7月,中共霞浦县委、霞浦县人民政府在独立团成立旧址(西胜寺)立碑纪念。今特修葺,迁入园内,以励后人。
在纪念碑前徜徉之后,官兵们借来了扫把、簸箕、锄头,俯下身子,一丝不苟地清除杂草、杂物。民警陈睿说:“清理,也是一次内心的洗礼。” 转眼两个多小时过去,官兵们集合立于碑前,敬礼,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纪念碑园。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先烈的情怀,是新时代军人思想政治建设的源泉与能量。只有不断从历史中汲取营养,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才能最终成长为新时期“有灵魂、有血性、有品德、有本事”的革命军人。(林球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