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办公室放着一根一米多长的木棍,腰疼的时候,用木棍一头抵墙,一头抵在腰上,继续工作
43岁的洪少华是湖北省沙洋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他有个保持了15年的习惯:时刻提醒自己直腰挺胸。因为一旦佝了背,他就再也挺不直了。
当了20年警察,强直性脊柱炎“跟”了洪少华15年。这种顽固的职业病导致他的脊柱出现骨质纤维硬化增生,已经从腰椎迁延到胸椎。
唯一能让洪少华忘记挺腰的,是跨进现场警戒线的那一刹那。他会自然而然地蹲下身子、匍匐在地,迅速回归为一名老练、优秀、经验丰富的刑侦专家。这一刻,超乎常人的专注与执著让这名普通警察周身散发光采。
“绝症”中的坚守
1995年,年轻的洪少华从警校毕业,到派出所工作不到半年,这个“高材生”就被抽调到沙洋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年轻人总是有拼劲,很快,洪少华就成长为一名崭露头角的办案能手。
1999年的一个冬夜,洪少华在一次紧急赶赴现场时车辆突然爆胎,连人带车翻进路边的田沟。当时没什么大事,就是浑身疼,但工作忙,他并没有在意。半年后,洪少华的腰椎已经疼到不能躺下,常常在半夜里疼醒,只能坐起来熬到天亮。领导命令他去检查,才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这种慢性的迁延性疾病,特点为腰、颈、胸段脊柱关节和韧带以及骶髂关节的炎症和骨化,脊柱由下而上部分或全部强直,出现驼背畸形。目前医学上无法根治。
接到确诊通知书,洪少华在武汉街头掉了眼泪。
领导征求他意见,打算将他调离这个辛苦的岗位,洪少华婉拒了,因为内心对这份职业有着深深的热爱和不舍。
平均一天两个现场勘查,案件高发时更是达到10余案次。每起用时最少的要两三个小时,重大案件则要紧张工作两三天。回来之后必须第一时间分析整理,不能错过破案黄金时间。
为了寻找线索,洪少华经常对着电脑一坐就是数个小时、几天,不敢有丝毫疏忽。他办公室放着一根一米多长的木棍,腰疼的时候,用木棍一头抵墙,一头抵在腰上,继续工作。
病痛逐渐影响到他身体的正常活动。在野外出现场时,碰到一个沟坎,同事们轻松跳过去,对洪少华却是天堑,他必须得绕远路。大家看到了觉得心酸,他却并不在意。对他而言,所有的困难都像这条沟,总有办法能克服它。
从警20年,洪少华始终“钉”在刑警岗位,主导参与勘验各类刑事案件现场6000余起,破案1万多起,先后成功侦破江登科涉黑团伙案、“12·30”故意杀人案、“6·4”抢劫杀人案等一系列重特大案件。
“榨干”现场,也“榨干”自己
在洪少华眼中,办案现场最宝贵,不能放过每一个线索,必须将工作做到极致,“穷尽”这个词是洪少华对自己永远的要求。
2009年6月4日,沙洋县曾集镇一辆车翻进路边农田,司机居然弃车逃跑。查车得知,车主已失踪两天。凭直觉,洪少华严格按命案要求规范勘查现场,连续工作两天两夜,从车内提取到15枚残缺指纹和3滴血迹。经过逐一对比分析,终于发现曾3次犯罪入狱的曾集镇村民许明新是犯罪嫌疑人。最后犯罪嫌疑人在河南落网。
2012年7月,沙洋县拾回桥镇村民陈某在雨夜被人杀死在自家门前的鱼塘里,洪少华在雨后草地上寻到一滴芝麻大小的血迹,将凶手绳之以法。
2011年3月,洪少华在农舍土墙上找到肉眼根本看不见的血迹,破获一起杀人埋尸案。
2014年8月,洪少华在一起入室盗窃案现场找到一个被啃了一口丢弃的苹果,提取的DNA锁定在沙洋、荆门等地作案200多起的流窜攀爬大盗。
跟了他10个年头的徒弟郭义永远不会忘记今年夏天的一次现场勘查:农村变压器铜芯被盗,现场在野外,几百上千片硅钢片散落一地,风吹雨淋过了两天才被发现。洪少华“无情”地要求:所有的硅钢片必须全部翻起来仔细检查。郭义说,他不仅勘查现场认真,还特别善于总结防范技巧,每次勘查完现场还要教会受害人各种防范小技巧,避免案件再发,时间长了,沙洋刑侦民警都跟着养成了这个习惯。
2000年至今,沙洋县共发命案82起,破81起。唯一一起未破案件成为洪少华心中永远的遗憾。但他乐观地认为,有挑战才有动力,总有破掉这起案件的那天。(王昕 禇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