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泸州市不断创新普法方式方法,做实四类载体,有效提升法治文化感染力。
一是固定阵地扩面提质。对泸州全市法治宣传阵地分类提出建设要求,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立体法治文化阵地体系,做到城区有法治大道、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景观,乡(镇街)有普法文化长廊,村(社区)有法治宣传栏、法治图书角,机关有普法讲坛,企业厂矿有普法橱窗,学校有普法故事墙。五年来,全市建成较大规模法治文化阵地147个,县(区)、乡(镇街)100%全覆盖。同时,将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红色旅游文化等相结合,培育法治文化阵地精品,打造了泸县法治文化广场、江阳区“非遗”法治文化示范基地、龙马潭区西南商贸城依法治商法治文化阵地、纳溪区“纳爱”基地、合江县滨江路法治文化长廊、古蔺县太平渡红军长征纪念馆等一批独具特色的宣传阵地。
二是媒体宣传多维传播。实施“法治电影工程”,在乡(镇街)、村(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播放法治电影1万余场次,逾50万人次受到教育。培育精品媒体栏目,制作播放《给您说法》普法情景剧近200期,用身边人演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深受老百姓喜爱;开办电视宣传栏目《法治泸州行》,集中展示全市“六五”普法工作成效和特色典型;泸州日报《法治与生活》栏目,每周二定期宣传泸州法治动态,五年来刊出230余期。创办法治泸州网,与党政网、公众信息网、泸州新闻网组成“四张普法网络”,并运用法治手机报、微博、微信、微电影各类新媒体,让普法工作主动在互联网世界发声。
三是文化产品推陈出新。泸州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有力促进了法治文化产品的创作。2011年,我市成功举办“泸州老窖杯”法治小品大赛,获得省法建办和专家们一致好评。泸县精心设计卡通人物“法娃”,申请登记国家美术作品版权,并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开发出动画片、漫画、T恤等系列普法载体,举办“法娃讲堂”“法娃杯法治文化作品大赛”等系列普法活动。江阳区推出“传承经典、弘扬法治”普法标识,普法形象深入人心。龙马潭区推出“酒城讲坛?法治大讲堂”,合江县尧坝镇赶场日举办“法治茶馆”,讲述古今法治故事。古蔺县在全省率先实施苗汉双语普法,创作的《“六五”普法进苗家》《苗家儿女学普法》等歌曲广为传唱。
四是节点宣传氛围浓厚。三月法治宣传月和“12.4”全国法治宣传日暨国家宪法日,市、县(区)、乡(镇街)三级联动,开展巡回法治宣传,成为每年一头一尾定期举行的法治宣传盛会。2014年“12.4”期间,泸州市突出宪法日宣传主题,举办了街头宣传、百场宣讲、知识竞赛、新任领导干部宣誓等系列活动,让宪法精神入脑入心。按照统一安排的宣传节点,泸州市每个月都有行业主管部门举办法治宣传活动。同时,借力乡村文化旅游节组织大型“送法下乡活动”,“以节搭台,唱普法大戏”。五年来,全市共举行各类法治集中宣传3770场次,出动宣传人员32万余人次,编印各类普法教材148万余本,发放法治资料595万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