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河南省濮阳市司法局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立足司法行政职能,公开承诺办理十件实事,扎实开展文明执法活动,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机关的满意度。
继续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该市法律援助中心积极推动法律援助覆盖人群由困难群体扩大到低收入群体,进一步完善接待大厅便民设施,规范文明服务工作流程,深入群众宣传法律援助基本知识,创新开通“濮阳市法律援助中心”微信公众平台,持续扩大全市法律援助覆盖面。上半年,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175件,接听“12348”法律援助咨询电话2853人次,接待咨询1.45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
充分发挥律师法律服务职能优势。在重大节日、纪念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咨询”活动,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组织律师服务全市中心工作。律师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提交提案7份,其中《关于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政府购买机制》等5件议案,得到市政府领导重视。完善律师服务企业“直通车”制度,组织律师进入产业集聚区、重点企业,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全市200余名律师先后与87个企业对接,开展法制教育讲座200余场次,解答法律咨询30000余人次,审查法律文件1000多份,出具风险告知书600多份。
开通公证办理“绿色通道”。开展“为市级以上劳模免费办理公证公益服务周”、“为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办理遗嘱公证公益服务周”活动,对年老、残疾等当事人办理公证业务实行预约或上门服务,对涉及残疾人、老年人、下岗职工等困难群体的公证事项,减收20%的费用。上半年,濮阳市共办理公证6043件,其中为年老、残疾、危重病人等办理公证100余件,减免收费20000余元。
司法鉴定采取惠民利民措施。全市司法鉴定机构严格按照程序,及时审查、认真登记,明确受理人、受援人、减免金额、联系方式,确保为每一名委托人出具科学、客观、公正、权威、规范的司法鉴定意见或报告。目前,全市司法鉴定机构办理鉴定案件680件,其中为残疾人、农民工、下岗职工等特殊困难群体办理司法鉴定案件15件。
全面推进“法律六进”活动。开展“点燃青春梦想?法律伴我成长”小学生法治教育巡展暨“法治引领少年梦想”征文活动。参与“文明河南·暖暖新年”暨“四下乡”集中宣传活动,为群众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000余份,赠送图书2000余册。开展“三八”妇女维权周暨送法下乡活动,为社区妇女免费发放《法律进社区知识》读本500余本、《妇女劳动保障法律常识》、《居民常用法律知识问答》等彩页2000余份,法律宣传围裙200余个、免费接受法律咨询50余次。开展《信访条例》修订实施十周年集中宣传活动,重点宣传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
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紧紧围绕省、市委提出的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以开展“最美人民调解员”寻找宣传活动为载体,创新建立“三三三”矛盾调解化解工作机制,推动人民调解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截至目前,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共受理调解矛盾纠纷3662件,调解成功3605件,调解成功率98.44%,排查预防纠纷1274件,防止群体性上访6件20人。人民日报社就人民调解工作到濮阳进行了采访,濮阳经验做法在全省人民调解工作现场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做好服刑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为使监狱服刑人员安心改造、适应社会,组织44名服刑人员参加了计算机职业技能培训,进行了理论学习和上机操作培训。同时制定奖励措施,对获得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服刑人员予以奖励,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更好地改造,回归社会。
推行阳光执法。完善了监狱长、强制隔离戒毒所所长接待日制度,制作了接待日时间安排表,明确了接待时间、接待地点、值班领导,做到每月10日面向社会公开受理群众咨询,设立举报箱、公示栏,聘请执法监督员,接受群众监督。目前,共接待服刑人员及其亲属40余人次,向罪犯家属和新入监罪犯发放《狱务公开手册》300余册。
做到阳光司考。司法考试工作提供全程网络化报名服务,网上资料初审率不超过48小时;现场信息采集阶段,实行一站式报名审核与采集,目前,采集800多人。认真做好国家司法考试濮阳考点组织实施工作,为行动不便的考生开辟绿色通道,免费为考生提供打印复印服务,免费为考生保障考试文具。
扎实开展警务督察工作。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下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工作方法,加大对监所执法单位和法律服务窗口的明察暗访力度。认真开展违禁品专项治理、安全稳定、安全生产、执法活动、警车管理、纪律作风等专项督察,共开展督察活动14次,发督察通报2期,现场纠正问题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