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检9年,办理的涉罪未成年人案件换了一批又一批,称呼也从“姐姐”到“阿姨”“妈妈”,只为心中那个“公诉人”梦想。虽然这条路走得很艰辛,可是她不改初衷,同事们都称她“孩子王”。
谭明新,河南省镇平县检察院未检科科长。从2006年进入检察院,谭明新几乎天天都是围着涉罪未成年人、未成年被害人转,她说,这些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
前几天,谭明新到老庄乡营林村回访。刚进一家院子,一个大男孩就笑呵呵地对其妹妹说:“看,我的明新妈妈来了。”
这个大男孩叫王冬(化名),在南阳市某工业学校学汽车工艺专业。2013年腊月,王冬带着4个比他小的孩子骑着两辆摩托车,尾随一名骑电动车的女青年,抢了对方一部手机和装有600元现金的挎包。被拘留后,王冬常常在半夜惊叫,有时会拿头往墙上撞,连路都走不好。
谭明新说她第一次提讯王冬时,这个孩子低着头、不说话,流着眼泪。看到王冬穿得比较单薄,谭明新问他:“你冷不冷?晚上有没有被子?……”过了一会儿,王冬才说:“我一直跟爷爷生活,父母在外打工,从小到大我就见过他们三次,这次跟别人一起抢包就是想闹出点动静来,让爸妈回来看看我!”
“听了王冬的话后,我觉得特别心酸。”随后,谭明新跟管教干警联系,给王冬调整一个人员相对少的监舍。接着,谭明新买来一件新棉衣、新棉被和几本名著转给了王冬。
谭明新在办案中还发现王冬有自闭倾向,她给王冬讲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创作背景,引导他再次鼓起奋斗的勇气。同时教育王冬的父母把“迁怒责骂”变成温暖和爱。经过一个月的接触,渐渐的,王冬开始对谭明新敞开了心扉。
2014年3月,检察院作出对犯罪嫌疑人王冬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下发不起诉决定的那天,王冬抱着谭明新说:“明新阿姨,我真想叫您一声妈妈。”
从事青少年维权工作的这些年,谭明新办理了近百件案件。谭明新已帮扶像王冬这样十多个孩子,不但使他们重返了社会,还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谭明新还保持着给这些“孩子们”打电话的习惯,在学习上、生活上,与他们无话不聊。
“在办案中,我们发现很多学校不愿意接收这些犯了错的孩子。我们想尽办法不让这些有求学欲望的孩子心里留下阴影。”谭明新深感责任重大。
杭州市某财经学校女学生晓红(化名)认识了附近做生意的小伙于谦(化名)。2013年底,于谦骗晓红一同到南阳游玩,在宾馆里,于谦想要与晓红发生关系,晓红趁他去洗澡时,身无分文的她拿走对方钱包买票逃走,后因涉嫌“盗窃”被抓获。案件移送检察机关,谭明新认为晓红是一种紧急避险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建议撤销该案。可是,回到学校的晓红却接到校方的退学通知。情急之下,晓红向谭明新发来求助信。谭明新赶往该校,经多方协调,最终帮助晓红解决了复学难题。
事后,谭明新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积极牵头推行涉罪未成年人复学工程,并依托镇平县一高、侯集镇二高等5所中学,推动了对判处缓刑、管制等非监禁刑未成年人复学、升学机制的实施。
“我们帮扶的这些孩子都有特殊的家庭背景,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是父母遗弃,还有的是孤儿,无论是思想上还是经济上,他们非常需要社会的关爱和法律的保护。看到一棵棵‘歪树苗’被扶直,一个个孩子重获新生,我的心里特别幸福,也特别自豪……”谭明新说。(汪宇堂 邢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