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当阳强化法治措施 推进法治建设

2015-09-26 16:22  来源:三峡日报

  近年来,湖北省当阳市委高度重视法治建设,紧扣四个关键环节,不断强化措施,创新理念,搭建载体,有效彰显了法治当阳建设的引领、规范、推动和保障作用。

  “指挥棒”树立法治权威

  近日,当阳市委中心组开展第四次集中学习,组织全体成员学习了新《安全生产法》。在当阳,市委中心组自主学习,邀请法律专家授课已成为常态。

  不仅如此,当阳市委、市政府还出台《法治当阳建设工作方案》,把法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重要内容,明确法治建设在其中的刚性要求和考核比重,使法治建设的考核结果与目标绩效考核紧密衔接。同时,建立了党委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和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等制度,完善各级党委(党组)推进法治建设决策部署、督促检查、考核评价的工作机制,建立各级领导干部述法制度,与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

  示范点营造法治氛围

  2014年以来,当阳法治文化公园、岩屋庙法治文化小区、明生调解文化大院、雄风法治文化大道4个场所被命名为宜昌市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成为当阳城区一道亮丽的法治文化风景线。

  为了积极探索、创新实践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指导全市抓好法治建设,当阳市委、市政府将玉泉办事处等4个镇(处)作为法治当阳建设的示范镇(办事处),将东门楼社区等7个村(社区)作为法治当阳建设的示范村(社区),将市住建局等12个单位作为法治当阳建设的示范单位。6月26日,该市组织召开“法治当阳建设推进工作会”,组织100个单位到法治当阳建设创建示范点参观学习。通过现场会“示范引领”效应,“法治镇处”、“法治机关”、“法治单位”、“法治村(社区)”、“法治学校”、“法治企业”等创建工作在全市范围内迅速展开。

  筑牢公正司法的基石

  2015年3月,当阳市人民法院执行局成功化解一起法定继承纠纷,当事人握手言和。在彻底化解矛盾的同时还避免了再次诉讼而“穷民伤财”。

  当阳市政法各部门始终把推进公正司法作为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和履行职责的“主业”,从制度建设入手,引导政法干警转变执法理念、统一执法思想、改进执法方式,大力推进执法办案规范化。不断完善执法规章制度,细化执法流程、量化执法标准、规范司法自由裁量权。严格落实司法执法责任制,建立干警执法办案档案、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制和错案倒查机制,引导政法干警树立公正清廉执法办案形象。建立完善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衔接配套的制度,落实特困刑事被害人救助、执行救助、涉法涉诉救助资金50万元。

  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尺

  2014年,当阳市交警大队在办理一起交通案件时,受害者家属熊某主观臆断,认为该案肇事者存在“顶包”现象,多次上访,办案人员顶着压力,查清不存在“顶包”的事实。在办案中,了解到案件双方当事人家庭贫困,办案人员主动帮熊某申请司法救助1.5万元。熊某握着办案人员的手,惭愧不已:“我错怪了你们,对不起,谢谢你们!”

  当阳市委政法委以增强政法干警理论素养、品德修养为重点,切实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2015年4月起开设“青年干警周末讲坛”,组织40岁以下的政法干警及镇处从事综治维稳工作的同志,通过授课教师讲课、青年干警联系实际谈体会、书记上党课等方式,引导政法干警严守政治纪律和规矩。建立并落实政法干警违法违纪问题报告制度,深入开展“三进三促”、“正风肃纪、争做好干警”、“联系服务企业”等活动。组织政法干警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实际问题,以政法干警的“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尤蔓 肖驰强)

责任编辑:王燕薇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