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和“转作风、走基层、遍访贫困村贫困户”的工作部署,9月14日至15日,保山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赵德光率领政法委机关干部再次深入扶贫攻坚挂钩联系点隆阳区丙麻乡老南村,组织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与区、乡、村组干部及农户交流座谈,与困难群众面对面拉家常,一起为脱贫致富鼓大干劲、找金点子、开好处方。
赵德光一行实地走访调研了乡烤烟收购、蚕桑专业协会、小寨肉牛养殖、老南村闲置资产、太和集镇、丙大乡村道路、丙麻社区以及正在建设中的乡派出所,详细了解该乡产业发展情况、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和平安综治维稳情况,对乡党委、政府正在实施的“12345”(一个品牌:丙麻黄牛肉;两批叶子:桑叶、烤烟;三个果子:柑橘、甜柿、核桃;四项基础:水、电、路、中心集镇;五个行动:一教育五行动)整乡推进扶贫工程,村民换脑增智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和外出做工等增收致富的做法表示肯定。他说,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首先要搞好总体谋划和顶层设计。经过上下共同努力,现在“一乡一案,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蓝图已经绘制、号角已经吹响,关键是加速冲锋、夺取胜利,实现市委确定的“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乡村全部脱贫摘帽”的硬任务。从调研实际情况看,乡党委、政府遇到的“拦路虎”集中在“做大做强黄牛品牌、解决用水困难、建设中心集镇”三个项目上。他现场支招,就打响丙麻黄牛品牌,着手联系昆明万家欢农业生态园,争取双方能达成合作协议,推行“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销模式,帮助培育一个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和一业为主、多业为辅的专业乡、专业村以及种植、养殖大户;就解决用水困难,电话咨询市烟草公司“爱心水窖”项目计划,商议解决对策;就建设中心集镇农贸市场,实地考察了选址地块、进行了初步估算、明确了招商引资方式,并要求加快办事效率,年底前取得突破性进展。
“家里有几口人、经济收入来源有哪些、正准备盖的新房预算多少、有没有着落、希望得到什么支持”……老南村二组村民李建光正自力更生修建新房,还没有接通电灯,赵德光打着电筒、点着蜡烛和李建光夫妇促膝交谈。“家中有5口人”,“主要收入靠种烤烟、养牛、打零工”,“盖新房间大概要15万钱,不够部分向亲朋好友借点,现在想能帮助解决盖房子的水泥,明年想再养2头牛”……主人一一作答。赵德光承诺想办法帮助解决20吨水泥,并嘱咐乡里帮助争取小额贴息贷款解决买牛的本金问题,利息由他支付。随后,赵德光来到村民李自元家,当得知他不等不靠准备扩大养牛规模到10头,缺少4万盖牛圈的钱后,当即表示帮助申请专项贷款,帮他支付3年的贷款利息,让他放手大干。得知李自元80岁的老母亲患有胃病,赵德光嘘寒问暖并给予了慰问金。第二天大早,赵德光来到李自钦家,了解到夫妻俩“再苦不苦孩子”,勒紧腰带也让女儿安心读职高,他对李自钦的做法高度赞扬,并鼓励孩子要好好用功学到真本事,毕业后靠一技之长改变家中的贫困面貌。他当即把民情联系卡递到李自钦手中,让他有困难和问题时随时与他联系。
在与委机关、区、乡、村组干部召开的座谈会上,赵德光强调,经过前期各级大量卓有成效工作,帮助丙麻乡、老南村贫困群众“换脑、增智、造血、夯基、融资”等,现在要集中围绕“造血”开展,进一步广泛深入发动群众主动参与脱贫计划,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变“伸手要”为“动手干”,变“输血”为“造血”,树立“摘穷帽为荣、戴穷帽为耻”、“穷熬不如苦干,大干才有希望”的观念。赵德光要求,市委政法委机关一人不漏和贫困户“结亲戚”,既要“身到”、更要“心入”,既要下得去、更要融得进,实实在在把亲戚对象搞准、把家底盘清,回去后一对一制定好扶贫对策,特别困难的群众,机关群策群力帮扶。区委政法委、乡派出所要主动做好农村治安防控和“平安法治乡(村)”创建,严厉打击违害群众的治安案件和涉毒、邪教等犯罪活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让群众安心发展生产,不断提高安全感和满意度。乡党委、政府按照整乡、整村扶贫推进计划,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按市委、区委的部署、节点,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打赢扶贫攻坚战。老南村干部、党员要当好致富带头人,盘活利用好村里的闲置资产,把有限的钱花在刀刃上,绝不能浪费一分扶贫资金。驻村工作队要盯住年初既定的“招商引资、翻新场所、更换水管、扶持产业、立项修路”5项任务,严格按时间表、路线图、责任状,往早赶,往前赶,统筹兼顾,强化监督,一月一汇报,不完成任务绝不收兵。
市委政法委机关将分三批、利用一周时间对37户结对户逐一走访。隆阳区委政法委参加走访。(张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