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来稿选登

张新宁:冲在前敢担当的政法好干部

2015-09-15 16:34:04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新疆平安网 

  张新宁,1969年2月出生,1991年1月从部队到地方工作,20多年来始终坚守在基层一线,先后担任乡镇党委办主任、武装部部长、政法书记、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2012年9月至今任吐鲁番市委政法委副书记。

  忠于政法 工作不能有半点虚假

  “忠于党,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勇挑重担”是张新宁始终坚守的人生信念。3年部队生活,磨练出了他刚强的意志;20年乡镇工作经历,锤炼出了他不屈的性格。调任吐鲁番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后,张新宁冲锋在前,积极深入基层一线做实做细政法综治维稳工作。

  “政法工作慢不得、等不得,更不能有半点虚假”,这是张新宁经常讲的一句话。到政法委工作后,他利用闲暇时间收集政法方面的文件资料,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努力提高综合分析、有效处理问题的能力。

  “没有一定的理论素养,没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就很难正确履行岗位职责,做到让党满意、让人民满意”,张新宁要求身边干部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更好地为党和人民服务。

  为搞清楚吐鲁番市综治维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张新宁半年时间走遍了全市所有乡镇,经过全面调研,及时向市委报告情况,并提出全面推进“去极端化”建议。

  敢于担当 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2013年鄯善县“6·26”严重暴力恐怖案件发生后,吐鲁番市委(原地委)决定派工作团进驻鄯善县鲁克沁镇,开展集中整治工作。“我在鲁克沁镇待过,那里的情况我熟,我加入工作团。”张新宁主动请缨。

  2013年8月,集中整治工作团进驻鲁克沁镇,张新宁担任副团长。

  来到情况较复杂的三个桥村工作后,一年多来,张新宁对三个桥村1072户家庭反复进行了走访,了解社情民意,撰写的入户走访笔记就达10万余字。

  “好事让村委会做、好人让村干部当,让村干部的腰杆子直起来,让村组织硬起来”。为夯实村基础组织建设,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张新宁多次召集工作组和村干部研究解决办法,为村委会提供建议,帮助村委会制定了《三个桥村干部管理制度》等十余项制度办法。工作组从上级争取的安居工程补助、低保金、帮扶款等各类补助金,均通过村委会干部发放,有效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提高了村委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

  住村一年多来,张新宁通过入户走访了解情况,帮助村委会制定《为民办实事承诺计划书》,协助有关单位落实了村双语幼儿园建设项目,帮助三个桥村自筹自建鲜食葡萄交易市场,协助有关单位改造农田2000亩,铺设低压管道5000米,协助有关部门改造乡村道路3.5公里,维修道路7.5公里等实事。

  2013年9月,三个桥村学生帕提古丽考上了大学,却因交不起学费面临辍学,张新宁带头帮助帕提古丽,并捐款2000元,在他的感召下,工作组其他成员、村干部、包村镇领导捐出了9950元,圆了帕提古丽的大学梦。

  在三个桥村一年多,张新宁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党的声音、党的主张带了下去。村民玉素甫说:“看到工作团干部出早操,村院内有巡逻车,我们心里就踏实了。”

  张新宁带领工作团离开三个桥村时,村民自发前来送行,大家称:“共产党亚克西!工作组亚克西!”

  勤政为民 水渠修通村民乐开怀

  回到单位后,张新宁又投入到紧张忙碌的工作中。2015年4月,上级决定派张新宁去吐鲁番市高昌区恰特喀勒乡喀拉霍加坎尔孜村“二次住村”。

  入村后,张新宁立即展开工作,协助村党支部调整村委会领导班子、摸排村社情、充实警务室力量、化解矛盾等。

  随后,张新宁组织工作组成员、村委会干部、警务室民警研究制定了“十个起来”,即:喇叭吹起来、国旗升起来、电影放起来、活动搞起来、颂歌唱起来、阵地暖起来、设备用起来、培训办起来、观点亮起来、信心树起来。引导广大群众远离宗教极端思想。

  入户走访中,工作组了解到,村里水井盐碱化严重,群众吃水困难,灌溉用水奇缺。张新宁立即向市委报告,并研究解决方案。2015年5月,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喀拉霍加坎儿孜村引水灌溉项目全面启动。张新宁带领由干部群众组成的突击队坚守在建设工地,日夜奋战,仅用40天,完成了5.7公里支渠引水灌溉项目建设任务和18.3公里主渠修建任务。

  水渠修通的当天,村里沸腾了,群众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当工作组离开时,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村里娱乐活动多了、欢快的音乐响了起来、民族舞蹈跳了起来。

  张新宁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三严三实”,用务实的工作作风树立了新时期政法好干部的光辉形象。

[责任编辑:张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