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速描
在同事眼中,他是一位勤政廉洁、敢想敢干的好领导;在群众眼中,他是一位情系百姓、办事公道的好干部;在党员眼中,他是一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好公仆。
他,就是就是贵州省余庆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张建军。
张建军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遵义市务川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翻开他的履历表,文字记载着他11年来在交警战线走过的一串串扎实的脚印和一项项骄人的成绩:先后多次被贵州省公安厅交管局、遵义市公安局、遵义市交管局评为“办案能手”、“个人三等功”、“执法标兵”先进个人。
钻研业务总结“六字诀”工作法
由于常年奔走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第一线,张建军在大量实战的基础上,认真梳理总结出了交通事故处理的“六字诀”工作法。
“准”,即各工作环节把控要准。包括接警准、指令准、救援措施准、现场情况反馈准、现场勘查准、事故责任认定准和遵守时限要求准。
“快”,即抉择处置行动快。涉及出警快、处警快和特殊情况处置快。
“细”,即各环节工作要细。包括接处警细、现场勘查细、调解细、审案细。
“足”,即各种预案准备要充足。建立多套交通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出警人员事前要分工明确,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联动。保持现勘车辆车况良好,备足油料,备齐现勘设备、材料用纸。建立完善值班机制,根据不同案件形成“自动替补、自动跟上”的机制。
“严”,即案件办理分工审控要严。严格按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办案,规范执法环节,强化内外监督,巩固办案成果,提高办案质量。严格执行“分级负责、专人办案、领导审批”原则,并制定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小组负责,中队牵头、大队抉择的办案审控制度。
“广”,分两方面,即信息来源广,了结案件途径广;交警自身情报信息来源广,在交通事故处理中,了结案件途经广。
2014年初夏的一天,在省道204线小腮镇境内一路段,一名老人被迎面而来的小车撞倒并不幸当场死亡。案发后,张建军带领事故中队警员立即赶赴现场,现场迅速聚集了群情激愤的百余名赶集群众,眼看就要酿成冲突。为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张建军按照“六字”工作法,抓准时机,快速处置,及时控制、转移肇事车辆及驾驶人及死者尸体,而后又耐心细致地做死者亲属的工作,最终将一场群体性事件成功化解。
在调任交警大队两年的时间里,作为分管事故预防的副大队长,他牢牢把控重大案件,和战友们全力以赴,坚持每案必到、每案必破,参与处理死亡案件23起,其中侦破交通致人死亡逃逸案3起,破案率达100%。
坚持秉公执法时刻清正廉洁
在情与法、名与利的考验面前,张建军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共产党员的身份。他是余庆的女婿,难免有三亲六戚找到他。在工作中,他时刻都端正自己的形象严格执法,也为此在亲朋好友中落了个“六亲不认”的印象。
今年3月的一天,张建军的一名亲戚开车不小心把别人的车给撞了,已经定为逃逸负全责。这名亲戚来到张建军家中,想让张建军能帮他跟出具责任认定书的人说说情,把“逃逸”二字划掉,这样就可以向保险公司进行索赔,说完便将一个信封扔在桌上,头也没回就走了。
张建军打开一看,里边是20张百元大钞。这可如何是好?第二天早上,张建军打电话把这名亲戚约到家中,兴冲冲而来的亲戚满以为事已办妥,可万万没有想到,张建军不仅没有替他“网开一面”,当面把钱退还不说,还给他上了一堂思想教育课。无奈,这位亲戚接受完教育后却就此“割袍断义”,不再与其往来。
2014年12月的一个夜晚,张建军带领民警在城区开展“酒驾”整治行动,正巧碰上一位亲戚因酒后驾车被民警查获,这位亲戚连忙走到张建军身边打招呼,以为他会放自己走,结果却碰了钉子——罚单照开,车辆暂扣,害得这位亲戚当场大声称他真是个“六亲不认”的家伙。
如今,张建军在工作中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对熟人说“不”了,“不贪不占,不拿不卡,坦荡正直”似乎成为了张建军的人生格言。他的事迹也成为了他作为一名交警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现实写照。
为了“大美余庆”的平安路,张建军就这样脚踏实地,坚定执着地把自己的一腔情、满腔爱无私地奉献给余庆这片红色土地,奉献给红色土地上的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追求着自己的理想,他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为保障一方安全,树立了新时期“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