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张莉芳,女,1968年出生,本科学历,1988年从事律师工作,现任宿州市泗县司法局泗城司法所所长。
所获荣誉
2008年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2009年宿州市政法系统先进工作者,2010年全省“双百日维稳攻坚行动”先进个人,2013年全省“双百佳人民调解员”,2013年荣获宿州市“三八红旗手”。
事迹概要
张莉芳从事基层工作28年,始终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工作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
她规范管理,夯实人民调解工作基础,2013年率先在三湾社区成立司法行政工作室并在全县推广,到2014年底全镇共成立8个司法行政工作室、22个个人调解室,使得司法行政职能延伸到最基层。
她以“纳凉电影”进社区、工厂等多形式、多载体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她深入开展法律援助宣传,让其走进千家万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以人为本强化特殊人群的管理,工作中她执行矫正对象周一报到制度、不定时、不定期进行查岗制度、矫正例会集中学习制度等一套严格的制度。近年来,泗城所社区服刑人员保持在100人左右,五年未出现一起脱管、漏管、重新犯罪现象。
任司法所长5年期间,她共调解各类疑难纠纷200余起,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9%。在她的带领下,泗城司法所先后荣获全省百日会战、全省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实战大练兵和宿州市“十佳司法所”等荣誉称号。
“芳”香运水河畔
在宿州市泗县运水河畔的泗城镇,有这样一位司法所长:在群众需要法律援助时,她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及时雨”;在面对社区服刑人员时,她严格管理,耐心教育,真情帮扶,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她敬业奉献、办事为民的质朴品质赢得了群众的称赞,她的名字叫张莉芳。
群众眼里的“及时雨”
2014年年初,张莉芳在镇工业园区一企业进行“法律进企业”宣传活动现场,离异女工邓某抓住张莉芳的手哭诉:因自身条件限制,女儿1周多时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跟随爷爷奶奶生活,1岁半前是做手术的最佳时机,她多次联系前夫但他迟迟不愿带小孩去做手术。听完邓某的哭诉后,张莉芳先后带领2名工作人员5次上门调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让双方达成及时为孩子做手术的共识,张莉芳还为双方起草了孩子手术前后双方分工、各项费用支出及后续二期治疗相关协议。孩子手术很成功,孩子的父母和家人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2013年8月,关庙村高某的丈夫在为张某帮工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死亡,13天无钱安葬,张某称已经在走法律程序,等候法院判决,在此之前不愿出钱。正常情况下,这时候是不宜调解的,但张莉芳在得知高某丈夫不能安葬,一家人无法安生的情况,便多次主动上门做张某及其家人的工作。最终,张某拿出了1万元丧葬费,第二天逝者入土为安,高某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带着女儿到司法所对张莉芳表示感谢。在群众需要法律援助时,张莉芳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被群众称为“及时雨”。
真情感化社矫人员
2013年1月,7名就读于县城三所中学的未成年人,因聚众斗殴入矫 ,如何管理这些孩子,成为压在张莉芳心头的一块石头,她走访了学校、社区、家庭,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为他们制定矫正个案,集中教育时间放在节假日,走访时间放在8小时以外,像妈妈一样无怨无悔的付出,去年3个孩子考上了大学,其余4个孩子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在面对社区矫正人员时,张莉芳始终用宽宏体谅的态度看待他们、用细致入微的关怀感化他们。刑释人员王某释放回家后,仅有的两间破房年久失修、摇摇欲坠,年近八旬的老母亲长年患病,面对一贫如洗的家境,王某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起了破罐破摔的念头。
了解到王某的这种心态后,张莉芳主动与社区、民政所、城建所等部门联系为其落实了低保,修缮了住房,解决了家禽经营的启动资金困难。现在,王某的生意已初具规模,并重新组建了家庭,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王某说,要不是张所帮我,我肯定又要犯罪了。
28年的司法行政工作,留下的是沉甸甸的充实人生;5年的司法所长任职,她又写下精彩一笔。5年来,张莉芳共调解疑难纠纷200余起,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9%;泗城所社区矫正人员未出现一起脱管、漏管、重新犯罪现象。在她的带领下,泗城司法所先后荣获全省百日会战、全省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实战大练兵和宿州市“十佳司法所”等荣誉称号。
张莉芳说,作为一名司法所长,我们工作的动力、意义和存在感都来自于群众的满意和支持。当群众有困难,发生纠纷时,因为我们的工作而得到圆满解决,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