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婧:感化心灵的精神指路者

2015-09-10 09:21  来源:人民公安报

  卜婧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看守所的管教民警,她微笑时嘴角微微翘起,纯真可爱,亲和力十足;谈起工作来,她那双小眼睛却折射出特有的睿智、沉着和谨慎。卜婧大学时主修心理学,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她将专业知识成功应用于执法实践,每天探寻着被监管人员复杂的“内心世界”,总结出心理疏导“三步法”,用“责任”和“大爱”拯救迷失的灵魂。

  心理较量总结出心理疏导“三步法”

  “每个人都存在情感上的弱点,或是亲情,或是爱情,或是其他。”这是卜婧在管教工作中体会最深的一点。她善于对被监管人员开展心理疏导,帮助对方找回良知、重树自我。

  2012年9月从事管教工作以来,卜婧逐步在实践中总结出心理疏导“三步法”,成功教育感化了一批批被监管人员。“三步法”即:第一步破冰,不厌其烦地主动与被监管人员交谈,了解对方的家庭背景和成长轨迹,理解对方犯罪行为的根源所在,消除对方的抵触心理和彼此之间的隔阂,走进对方的内心世界;第二步开导,找准时间点,触动对方的情感弱点,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开导对方,使其重新思考人生;第三步规划,帮对方重新树立目标,做一个人生规划。

  范某,40岁,因感情问题报复杀害了3名无辜的人。入所后她整天自言自语、神神叨叨,时而以泪洗面、大声哭嚎,时而万念俱灰、沉默寡言,同监室人员反映其有自伤自残倾向。作为主管管教民警,卜婧经常找范某谈心谈话,谈家庭、谈活着的意义、谈做人的责任。范某手上有刀伤,卜婧每天领着她去医务室定时清洗,按时拆线、换药。

  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不厌其烦的谈心感动了范某,渐渐地,她消除了对外界的仇恨和对抗,敞开心扉,与卜婧无所不谈,对自己的行为深深忏悔。如今,范某正在平静地等待法院的最终判决,不久前她还提出了想捐献器官的愿望。

  真情感化爱心管理获信任

  近年来,看守所女性被监管人员中未成年人比例提升。在卜婧管理的监区,就有几个本属花样年华的女孩子,因一念之差身陷囹圄。无知、冷漠、自私、冲动是这些孩子的共性,对于这样的被监管人员,卜婧付出了更多的心血,也付出了更多的爱。

  19岁的刘某是一个聋哑女孩,被人几经拐卖,已记不得自己的家乡,后因涉嫌盗窃被刑事拘留。苦难的经历使她养成了孤僻的性格,很少与人交流。刘某进看守所时正值寒冬,她没有换洗的衣服和被褥,一身异味儿,监室里没有人愿意靠近她。

  卜婧找刘某谈话,开始的时候,刘某只是低着头一言不发。卜婧没有放弃,她一次次地用简单的文字和手语与刘某沟通,刘某最终被卜婧的真诚打动,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内心深处的痛楚告诉她。

  第二天,卜婧在所里的支持下,给刘某拿来了换洗衣服和毛巾、香皂等生活用品。那一刻,刘某的眼睛一亮,随即又被泪水模糊了。从此,刘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阳光仿佛又回到了她的生命中,开始主动与室友交流,融入了集体生活。今年春节前,卜婧专门买来两双新袜子,给她留言:“这两双袜子,一双三十晚上穿,另一双留着你出去时穿。穿上新袜子,不要再走老路了哦!”(陶炜 霍志荣 郭文利)

责任编辑:黄海英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