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出生的陈金佳是个非典型的“80后”,在他身上,有着许多同龄人都没有的成熟和责任感。工作时,他沉稳细致,只要能抓住案件的点滴线索,就穷追不舍,誓不罢休;生活中,他讷言低调,不是宅在家里陪家人,就是一个人出去跑跑步,是个相当“呆萌”的家伙。年纪轻轻却荣获三次个人三等功,三次个人嘉奖,他参与主侦的多起重大命案都已成为经典案例,被警界同仁用作实例教材反复学习。2012年侦破的“9.27张从敏、刘龙娃系列抢劫杀人案”被四川省公安厅评为“十大刑侦典型案件”,在省厅、市局、分局的案例分析会上进行交流学习;2014年破获的“2014.4.8”黄媛被杀案、“2014.12.11”抢劫杀人案被选为全市信息化工作会的典型案例。
缉凶破案慰亡灵
聊起自己优秀的破案战果,陈金佳紧锁的眉宇间不自觉地透出悲悯的情怀:“每一件命案的背后,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痛苦的回忆。”他笃定地说:“缉凶归案是警察的天职,也是为逝者追回尊严,告慰亡灵的最好办法!”
2015年3月15日,命案中队又接办了一起杀人抛尸案,在辖区某城郊结合部发现一具高度腐败的男尸,身上有多处外伤,初步判断系他杀。陈金佳和同事们从尸源下手,以抛尸地为中心开展周边摸排,希望通过确定受害人身份,寻找案件中的因果关系。一个多月后,排查毫无结果,发出的几百份尸源协查通报也都杳无音信,DNA、指纹比对也没有任何消息,命案中队的民警们一筹莫展。
每当案件卡壳时,陈金佳就跑步。这是他自创的思考方式,汗水涔涔朝着不远处的刑警大队值班室,径直跑去,“试试涉毒那条线,查,查死者身份!”
原来,根据法医检验,在死者尿液内曾发现有冰毒成分,陈金佳带领侦查员们辗转眉山、资阳、绵阳、石棉等多个戒毒所,以涉毒重点人员为摸排重点,开展DNA和指纹信息比对,最终成功锁定死者身份为15岁的男性赵某某。在随后的工作中,民警对赵某某生前活动轨迹和社会关系开展调查,成功突出了一个在外地贩卖冰毒的团伙。4月底,以唐某某为首的3名犯罪嫌疑人顺利抓获归案。经审查,犯罪嫌疑人唐某某交代了因怀疑死者赵某某偷食其冰毒,伙同李某、文某将被害人殴打致死并抛尸的犯罪事实。
然而,现实生活和精彩的影视剧不一样,成功抓捕往往只是一个开始,办案民警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法律意识,去面对接下来的诉讼环节。在该案中,由于缺乏旁证,案情交织,又涉及到未成年人,许多证据都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条。对新刑事诉讼法早已熟稔于心的陈金佳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和同事们从细节入手,一面深挖案情,一面继续搜集证据,以审判为中心先后制作了上百份笔录,终于在6月初将唐某某一伙人成功逮捕。
突发灵感 7天破获闹市命案
2014年年末,城里到处洋溢着热闹喜庆的新年气氛。12月11日一早,金牛警方却接到群众报案称,在永陵路一楼道的电梯间里发现了一具女尸。经现场勘查及法医初检,受害人随身携带的挎包被洗劫一空,后颈部有多处锐器致命伤,系他杀。
命案中队的民警们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走访调查。死者身旁的一张“道和轩茶坊”代金卷引起了陈金佳的注意,他特意去了一趟这个茶坊,没想到竟幸运地核实到了死者的身份。经查,受害女子系该茶坊经理,案发当日下午19时许,在电梯口的角落遭遇不幸。核实身份之后,陈金佳又与死者家属取得联系,全面了解死者身上的现金、银行卡、手机等随身物品。别小看这些琐事的情况核实,它能为案件的将来的定性和侦查方向提供重要依据。与此同时,民警找到案发时的目击者,逐一询问、固定相关证据,为案件后期诉讼打下了基础。
尽管案件侦查方向已大致明晰,但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始终没有突出出来,战友们一遍又一遍地筛查着案发附近的监控视频,却没能找到任何有效线索,案件似乎就此陷入了僵局。
转眼六天过去了,案情依然没有进展,陈金佳揉了揉发红的双眼,站在办公室的窗边点燃一只烟。深夜的寒风将桌上的资料吹落一地,中队的同事赶忙把窗户关紧,挽着陈金佳就往外走,“别抽烟了!赶紧换身衣服出去吃饭。那么暗了,你还不饿嗦!”他怔怔望着同事,忽然嚷着,“对了,我怎么没想到呢?歹徒可能在逃跑时换了衣服!”
大胆的推测成为整个案件侦破的重要转折,民警们很快锁定一名手提袋子的可疑男子。经视频分析追踪,该男子在案发当日出现后的行踪轨迹与歹徒可能选择的线路高度吻合。民警同时捕捉到该男子的面部照片,虽然图像模糊,却是案件侦破的重要线索。
突出的地点有很多老旧院落,陈金佳和同事们按照嫌犯走过的路线,仔细梳理、排查可疑人员。一名头戴鸭舌帽的男子出现在视野里。陈金佳一眼就发现了他手上戴着的手套,结合现场曾留下的混合血迹,他判断嫌疑人应该受过伤。陈金佳当机立断,挡获此人,脱下手套,男子手掌上果然有明显的伤痕。在随后的审讯中,该男子也彻底交代了抢劫杀人的全部犯罪事实,至此这起抢劫杀人案在发案7天后得以顺利告破。(阿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