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真:走进群众“心窝子”

2015-09-09 16:33  来源:河南长安网

  一大早,孙玉真来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儿就拿起电话。“‘老胡’,孩子上学的事儿咋样了,这两天我也没及时问你,我现在去你家里看看。”孙玉真安排完手头的活儿就下乡了。

  “老胡”是河南省宁陵县阳驿乡紫堂村64岁的老太太胡绍兰,儿子儿媳妇都在宁夏打工,孙子在宁夏读书,一家人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孙玉真在阳驿派出所当所长时,胡绍兰经常找她帮忙,时间长了,孙玉真就称胡绍兰为“老胡”,胡绍兰则叫38岁的孙玉真“老孙”。

  2015年,“老胡”的儿媳妇不幸得了子宫癌,孙子不得不回宁陵县城上学。“老胡”就跑到城关派出所再次找孙玉真想办法,孙玉真当即答应。这不,快开学了,孙玉真不放心,再到“老胡”家里看看。

  胡绍兰老远就在路口迎接。孙玉真下车后,路边的村民都主动跟她打招呼。“孙所长到家坐坐吧!”“孙所长,你调走了还得经常回来看看我们啊!”

  孙玉真边跟大家打招呼,边走向胡绍兰家。看到孙玉真到来,胡绍兰的老伴儿放下手中的活儿,回到堂屋用黄色的大铁碗端出一碗碗底白糖还没溶化的甜水。

  “孙所长调走了,我不该再去麻烦她,但我实在没办法,就去城关找了她。”胡绍兰说,“就算孙所长不帮我,跟她说说话我就可开心。”

  在采访中,胡绍兰改变了平时“老孙”的称呼,一直称呼“孙所长”。朴实的她也许不太会表达,但是她将自己的敬意体现在了称呼里。

  听胡绍兰说孩子一年还要1000多元钱的生活费时,孙玉真说看能否帮孩子申请贫困生补助。

  谈起这些年孙玉真对自己的帮助,胡绍兰又一次落泪了。“欠她的情,我这辈子怕是还不上了。”

  调到城关镇后,给孙玉真继续找麻烦的不仅是胡绍兰,紫堂村党支部书记吕传坤说,孙玉真的电话号码她都能背出来,“有啥事儿我都想跟她说”。

  以前辖区群众需要帮忙贷款、生活困难借钱……这些“分外”的事儿,孙玉真也都尽量一一帮助。

  “哪里的群众都是我服务的对象,即便我调走了,为他们办事儿也是我的职责。”孙玉真轻描淡写地说。

  问她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孙玉真笑着说:“收获可大了,有花生、芝麻叶、豆角,还有红薯叶子馍……”

  而这些东西,无一例外都散发着朴实的香味。(何永刚 连永亮)

责任编辑:王静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