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平顶山法院着力提升法院服务民营经济司法水平

2015-09-08 16:36  来源:河南长安网

  日前,河南省平顶山市中级法院印发《关于依法保障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15项举措着力提升全市法院服务民营经济司法水平,保障和促进民营经济的跨越发展。

  《意见》指出,要遵循司法平等保护原则,积极营造民营企业发展良好法治环境,强化平等保护和中立裁判理念,平等对待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对待内资外资、本地外地、个体微企等各类民营经济主体,平等保护资本、技术和劳动等各种经济要素,做到实体处理和程序处理均一视同仁,在切实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同时,依法制裁违法行为,规范和引导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意见》强调,要依法惩治破坏民营经济犯罪,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加大对盗窃、抢劫、聚众哄抢、强迫交易、合同诈骗等犯罪的惩处力度,依法惩治民营企业内部人员实施的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犯罪,加大对赃款赃物的追缴返还力度,维护企业合法财产权益;依法惩治针对民营企业业主和职工的人身犯罪,尤其是故意杀人、绑架等严重犯罪,切实增强其人身安全感。依法惩处国家工作人员在办理涉及民营企业的项目审批、贷款发放、资金拨付、招标投标等过程中发生的职务犯罪,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要坚持罪刑法定,正确把握涉民营企业罪与非罪界限,对民营企业及其所有者、管理者涉嫌犯罪的案件,凡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的,一律不以犯罪论处;要注意区分单位犯罪和个人犯罪,避免犯罪主体认定不当影响民营企业的发展;要认真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合法收入与非法所得的界限,对法律政策界限不明、罪与非罪不清的案件,要依法审慎处理。

  《意见》要求,要依法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坚持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合同自由原则,正确认定合同效力,依法制裁违约背信行为。妥善处理涉及民营企业的招商引资纠纷,正确区分招商引资合同性质,依法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为外来投资民营企业营造放心安心的司法环境;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市场竞争,平等参与投资建设,依法认定其行为的法律效力,依法保护民营经济的相关权益。要保护合法合规融资,支持民营企业正常融资发展,妥善审理金融纠纷案件,保护合法金融债权,维护金融安全,降低信贷风险,增强金融机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信心;妥善处理涉及民营经济主体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依法正确认定民间借贷行为的效力,依法保护为生产经营需要、利率约定合法的借贷行为,打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犯罪行为,拓宽民营经济组织融资渠道。

  《意见》指出,要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保障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充分发挥民事审判在保护知识产权和激励自主创新中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增强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加强对民营企业商业标识权利的保护,促进自主品牌的形成和品牌经济的发展;遏制恶意抢注、“傍名牌”、侵犯商业秘密等行为,依法规制不正当竞争行为。要依法促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妥善审理涉及民营企业劳动争议案件,在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保障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实现和谐共赢;对运转正常的企业,灵活运用担保手段,慎用保全措施,尽量不使其停工停产,维护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维护企业员工就业稳定;对暂时存在资金困难但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注重平衡劳资双方利益,促使劳动者与企业共渡难关。要依法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发展,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依法审理民营企业兼并重组、并购收购、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案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规定,理顺产权关系,保护合法财产;准确认定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签订的改制合同的效力,依法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争取最大限度发挥民营资本的作用,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开拓广阔空间。

  《意见》强调,要强化行政审判监督职能,破解民营企业维权难、诉讼难,依法受理以民营企业为原告的行政案件,监督行政执法行为,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依法维护民营经济主体在涉及行政许可的变更、延续、撤回、注销、撤销等事项中的合法权益;依法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制止和纠正乱收费、乱罚款、侵犯经营自主权等损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严格依法审查非诉行政执行案件,重点审查处罚的法律法规依据,防止因执行错误损害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对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相关行政机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意见》强调,要依法灵活采取财产保全措施,降低民营企业经营风险,正确运用诉前财产保全和诉讼财产保全措施,积极探索诉讼保全责任险等灵活多样的担保方式,确保债权关系明晰但提供保全担保有困难的民营企业的财产保全得以实现,为企业维权提供充分程序保障。要用足用好执行措施,妥善办理涉民营企业执行案件,对胜诉的民营企业,及时帮助其实现合法权益;对被执行民营企业,依法规范执行行为,尽量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对无不良诚信记录、有发展前景但暂无履行能力的困难企业,慎用强制措施,依法采取分期执行、执行和解等方式,用时间和空间换取民营企业的良性发展。要建立民商事纠纷快速裁判机制,提升司法裁判效率,全市两级法院设立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绿色通道,认真落实立案登记制,对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一律随到随立;凡符合小额速裁规定的,依法快速裁判;对其他案件以法定审限为前提,尽量缩短诉讼周期,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速审速裁,简化程序,减轻诉累,降低对民营经济主体商业信誉和经济权益的负面影响。

  《意见》要求,要充分发挥司法建议作用,促进企业规范管理,结合在案件审理中发现的民营企业管理、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研究,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促进民营企业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常态化的法律风险提示制度,及时总结审判实践中涉及的民营企业经营决策中存在的法律风险,通过制作风险提示告知书等形式,帮助企业提升经营风险意识和防御风险能力。要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推进企业依法治理和依法维权,定期组织法官深入民营企业开展法制宣讲活动,灵活运用法律培训、发放宣传册、邀请旁听庭审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法律知识宣传,引导民营企业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规范用工、劳动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相关规定,懂法、信法、用法、守法,依法管理,诚信经营。要搭建民营企业法律保障平台,提升服务保障能力,积极与市商务局、工商局等部门开展联系协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法律支持;推进与市工商业联合会联动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机制的建设;建立完善企业商会调解与诉讼调解衔接机制,拓宽纠纷解决渠道。

责任编辑:王静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