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深入推进“双提升”工作的要求,贵州省遵义市中级法院近日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基础上,又出司法便民利民措施,旨在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司法服务,这些措施包含了当场立案、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等。
遵义市中院发布的便民利民措施具体有:
当场立案: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和申请,一律接收诉状,当场登记立案;对提交的材料不符合形式要件的,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全面告知应当补正的材料和期限;对在法律规定期限内无法判定的,一律先行立案;对老、弱、病、残等行动不便的,派专人上门立案;对在外地不方便到法院立案的,可以通过邮寄、网络、传真等方式提前将诉讼材料送交法院,法院接收后预约立案。
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在遵义市中院、各基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置导诉台,方便当事人查询诉讼信息、联系约见法官、接收转交诉讼材料,安装启用POS机缴纳诉讼费,配置案件查询系统、LED显示屏、电脑、打印机\复印机、ATM机、WIFI等便民设施;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为伤病患者、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开辟绿色服务通道,提供优先服务;在人民法庭设立诉讼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实现城乡诉讼服务网络全覆盖:在未设人民法庭的镇(乡)设立巡回审判点,在村(社区)设立诉讼服务联络员;人民法庭法官每个赶集日到巡回审判点开展立案、开庭、调解等工作,提供法律咨询、法制宣传等服务;在各镇(乡)便民服务中心、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窗口、巡回审判点以及村(社区)便民服务窗口摆放诉讼服务指南,公示人民法庭法官和诉讼服务联络员联系方式。
尊重和保障律师依法履行职责:开通律师诉讼服务平台,为律师和当事人提供网上立案、网上沟通、网上提交、网上查询、网上送达等诉讼服务;推行律师诉讼服务“一卡通”,为律师约见法官、阅卷、查询、会见、休息等提供方便。
落实快速审理机制:对追索工资报酬、工伤赔偿、赡养费、抚养费等案件“快立、快调、快审”,确保在三个月的审限内提前审结;在基层法院设立速裁合议庭,对争议金额在14239.8元以下的金钱给付案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实行一审终审。对交通肇事、危险驾驶、民间纠纷引发的轻伤害、涉案数额较小的盗窃、诈骗等侵财案件和情节轻微的妨害公务、寻衅滋事等刑事案件实行快速审理,确保在二十日的审限内提前审结。
严格在法定审限内结案:一审刑事案件在三个月内审结,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不超过一个半月,二审刑事案件在两个月内审结;一审民商事案件在六个月内审结,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不超过三个月,二审民商事案件在三个月内审结;一审行政案件在六个月内审结,二审行政案件在三个月内审结;执行案件在六个月内执结;再审刑事案件在三个月内审结;减刑假释案件在一个月内审结;再审申请在三个月内审查完毕。
加强诉讼指导与帮助:在保证程序公正和平等对待的前提下,主动为当事人特别是没有委托律师辩护、代理的当事人参与诉讼提供必要的程序性指导与帮助。强化诉讼权利义务、举证责任、诉讼风险等事项告知工作。对当事人依法申请调取或者法庭认为有必要调查、核实的证据,一律依职权调取、核实。
依法及时提供司法救助:落实对加害人无力赔偿、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等案件的困难受害人以及其他涉诉困难群众的司法救助。
对环保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实行集中管辖,加大执行力度:对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被执行人,视情节依法纳入“黑名单”,并在媒体公开曝光,对纳入“黑名单”的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情节严重的,依法采取司法拘留、追究刑事责任等措施,促使被执行人主动履行债务,提高执行到位率和执行标的兑现率。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诉前、诉讼保全申请,合理确定担保金额和担保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等额担保、适当担保或者无须担保等方式,确保及时裁定、及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