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落坝坝会,收集住户意见建议
坚持专群结合、点线面结合、打防管控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网上网下结合,构建城区成网、外围成圈、整体封控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目前,四川省成都市范围已经初步形成“小平安推动大平安、大平安带动全社会平安”的良好局面。
“群众看平安,首先看治安。”从2015年1月1日开始,成都就开始了在重大节假日期间启动“空地一体”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由1个直升机巡逻小组、66支快反突击队、1.65万个“天网”监控视频、675个城区治安卡口、104个进出城治安卡点和6个110警务工作站构建起立体防控体系,全方位提高空中、地面见警率,形成强大的震慑效应,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立体化防控体系维护社会治安良好局面 “哪里热闹、哪里繁华,哪里就有民警在巡逻;哪里有需要、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我们奉献的身影。”随着多用途欧直EC135警用直升机在成都开展空中巡逻,成都2015年已经开始启动空中、地面同步武装巡逻执勤、特警机动布警的三级防控,三位一体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成都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市坚持专群结合、点线面结合、打防管控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网上网下结合,着力构建城区成网、外围成圈、整体封控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借助这套体系,成都系统地推进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校园周边综合治理、车站等重点区域综合整治、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等工作,以综治工作的良好局面推进‘平安成都’建设”。
成都市2014年安排了5.56亿元的专项经费用于装备建设和更新,并正式组建“反恐防暴合成作战指挥室”,实行24小时运作。成都市公安局在抽调特警精干力量成立12支快反突击队的基础上,又组建了由390名特警、消防、武警等组成的市级反恐处置突击队,保持7000余警力日屯街面,并发动17万“红袖套”群防群治力量参与平安建设。
2015年上半年,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成都又针对21处治安秩序乱、方面性发案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区域进行市级警示整治,并保证限期一年改变面貌。
据了解,成都的智能交通、治安卡口、数字城管、地铁视频、火车东站、体育中心、会展中心、机场、重要星级宾馆等社会视频等正在相继接入“天网”系统,以在资源共享的背景下实现迅速发现并解决问题。网格化服务管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现如今,“网格化服务管理”对于工作生活在成都的1600多万人来说已经不再是个新词了。成都高新区石羊街道新南社区居民李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啥子楼栋长、网格长呀,这些我都晓得,他们确实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走进新南社区的办公楼,映入眼帘的是墙上的“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信息公开栏。新南社区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以户为基本单位,按楼栋号数排列,整个新南社区内的住户楼被一一罗列了出来。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让法治理念真正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社区工作人员绘制了新南社区居民网格,并按照网格结构,安排楼栋长对居民进行普法宣传。据悉,新南社区每周都会安排楼栋长学习法律知识,以便楼栋长在定期对居民家访时发现矛盾和纠纷,能用法律知识解决。“居民是社区的细胞,让平安的意识深入每一位居民心中,让法律的触角延伸至每一个细胞,就要用网格模式,逐层递进地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和普法宣传,让他们懂得用法律解决问题。”社区书记王翔告诉记者,从2009年至今,社区保持着零居民聚众闹事、零居民上访信访的记录。 “三无院落”整治让社会治安防范无死角
“只有经历过之前的小区环境,才会感到这么激动。以前没有固定的停车场,只能把电动车停放在楼下,经常发生电动车被盗的事情。现在小区整治后,住在这里也感觉到安心、放心,政府真是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8月25日上午,刚刚买菜回来的廖大爷站在成都天府新区银杏花园小区院子内,激动地告诉记者,他积压在心里的愿望终于实现,如今在院子里看着舒心的环境,就从心里感谢市委、市政府整治“三无院落”这项工作。
“居住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民生”,从2013年开始,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综合治理”的思路下,成都市启动了对中心城区“三无院落”(无门卫、无物业管理、无管理组织)的整治工作,经过2年时间的努力,一圈层(中心城区)522个院落的整治工作基本完成,二圈层564个曾经的“三无院落”焕然一新。截止到6月中旬,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和三圈层“三无院落”整治已完成197个,还有274个院落的整治工作正在进行中。
成都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三无院落”整治过程中,成都市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院落自治为前提、以整合资源为抓手、以分级筹资为保障、以创新举措为动力”,从头到尾都把“三无院落”整治当成一项惠民工程来抓。通过“三无院落”的整治,院落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治安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实现了院落党组织、自治组织全覆盖,实现了院落安全防范措施从“三无”到天罗地网的跨越,实现了院落基本公共服务从无到有的突破,院落住户的财产性收入明显增加,治安刑事案件得到有效控制,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认同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发挥群众的力量20万“红袖套”参与治安群防
在北京,“朝阳群众”的身影随处可见。在成都,也有着一支与“北京朝阳群众”类似的队伍——“红袖套”。据成都市综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成都市共有各类专(兼)职群防力量约20万人,与全副武装、镇守成都市各个关键岗位的人民警察所不同的是,他们主要由社区综治巡逻队员、门卫、保安、文明交通劝导员、物管及热心市民组成;虽然年龄不一,工作各异,但这20万“红袖套”和2万名公安民警一起,已经成为成都治安群防的一抹亮色,构筑起了一张牢固的治安防控网。
76岁的李大娘是成都市青羊区记录在册的最资深的“红袖套”。退休在家的李大娘每天固定要到羊市街的书店门口闲坐,或者到旁边的社区健身中心去锻炼一下。一来一往,她发现了可疑人员,都会给辖区派出所打电话。就这样,李大娘坚持了十多年。有了“红袖套”后,李大娘积极性更高了,将“红袖套”视为衣服的一部分。“红袖套的主要职责是配合公安机关参与设卡盘查、街面巡控和内部守护等。”成都市综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成都市已进一步加强了对群防队伍的优化整合,明确基层派出所和社区民警管理群防群治力量的责、权、利,推行以专兼职群防队伍和治保会为主体,以治安积极分子为补充的群防群治网络,切实做到“院落小区有人管、社区街道有人巡、重点部位有人守、单位场所有人控、治安信息有人收”。(王丰昌 杨金忠 曾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