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婚礼那一刻,我激动地流下眼泪,真正感受到警营像家一样温暖,只要你有困难,就有人帮助。”这是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消防大队燕南中队副中队长小钱的感言,也代表了三明消防官兵的心声。
三明消防支队地处闽西北,管辖面积大、警力少、任务重,官兵们长年超负荷运转在各个岗位上。怎样才能激发部队官兵的事业心和进取心,让他们安心山区工作呢?近年来,该支队党委开拓创新,把政治上关心放在从优待警的首要位置,大力创建服务型机关,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始终坚持从优待警,用心打造“和谐警营·我的家”,使这个“家”温暖如春。特别是基层官兵遇到困难时,支队党委领导班子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把关爱送到战士们的心坎上,让他们感受到部队大家庭温暖的同时,持续提升了和谐警营软实力。
群雁高飞头雁领
“山区条件有限,环境艰苦,官兵们除了要具备过硬的军事本领外,更要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有灵魂的部队才有战斗力,而这种精神需要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来带领。”一谈到抓队伍建设,三明消防支队郭伪鸿政委深有感触地说道,“我们在坚持以绩用警的同时,支队党委班子率先垂范,注重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言必行、行必果的领导班子,才锻造出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铁军”队伍。2014年以来,支队被公安部消防局表彰为“安全工作先进单位”,被省消防总队表彰为“先进支队”。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榜样的力量一直是这个支队的灵魂。历届支队党委班子十分重视英雄事迹和先进人物的培育,每年都远赴湖南等地,利用逢年过节定期走访慰问英烈家属,把英雄事迹和精神作为政治建警的宝贵精神财富。2014年,省消防总队在将乐消防大队隆重举行了“抢险救援勇士”郑忠华烈士牺牲十周年纪念活动,缅怀郑忠华烈士,传承、弘扬“忠华精神”,凝聚消防正能量。
支队党委始终把政治关爱置于从优待警的工作首位,以正确的思想理念引导广大官兵,始终保持队伍政治上的忠诚可靠。在政治上尊重官兵,坚持“以德才论干部、按程序选干部、凭实绩用干部、靠制度管干部”的原则,深入开展领导干部竞争选拔工作,充分保障官兵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和评判权。
宁化消防大队翠江中队战士卢乾坤2013年考入大学后,于2014年9月直接入伍来到三明消防部队当兵。这位大学生兵,有着不一般的遭遇,父亲在2007年的一起车祸中身亡,母亲2011年患癌症于2012年去世,家中仅剩下唯一的亲人姐姐。中队掌握到这一信息后,第一时间向大队汇报。大队政治教导员柯火元及时找他谈心,以兄长情、父母爱,聊家常,谈理想,帮助他从家庭不幸的阴影中走出来,度过思想难关。鼓励他在部队好好学习,参加部队院校招生考试,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消防警官。目前,卢乾坤在中队负责文书工作,训练刻苦,工作认真,一心朝着自己的奋斗目标前进。
作为全省公安系统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和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坚持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相结合是支队又一工作亮点。走进支队廉政文化基地,一个个典型,一幅幅作品,一张张照片,寓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于一体,不仅陶冶官兵情操、净化心灵,而且使广大官兵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同时,该支队还坚持警示教育常态化,广泛开展廉政教育动态提醒,执行领导待遇清理,落实问责追责制度,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让广大官兵永葆廉洁本色。
一枝一叶总关情
从优待警,还要心系官兵,主动作为,千方百计解决官兵后顾之忧。支队党委把理解、关心、爱护民警作为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年,支队班子都会通过摸底排查困难官兵、受灾家庭情况,主动跟进解难题、办难事,积极回应官兵期待,不断丰富和拓展从优待警的工作范畴,使从优待警更加贴近官兵愿景,惠及全体官兵。
“三明市消防官兵集体婚礼仪式现在开始!”2014年5月24日晚,支队大院内张灯结彩,当支队长叶智勇宣布结婚仪式开始时,消防战士小钱流下了激动、幸福的泪水。小钱2014年还在泰宁消防大队工作,女友是湖南醴陵人,由于小钱工作忙碌,加上两地路途遥远,虽然定了婚约,可婚期一拖就是5年。
支队领导下基层与官兵谈心时掌握了这一情况后,随即在全队进行调研,发现因工作而拖延婚期的还有另外三个官兵。支队马上行动,在做好婚姻服务工作的同时,举办了首届“三明消防官兵集体婚礼”,并把双方父母请到部队,共同见证这一甜蜜时刻。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于来自五湖四海的消防官兵们来说,姻婚也许只是他们戎马生涯中必须面对的难题之一,还有更多的责任和担当需要他们坚强去面对。
2011年8月1日,时任明溪县雪峰中队实习排长蒋雍容,因父母患病家庭境遇困难,支队党委号召全队官兵募捐,帮助小蒋解决了燃眉之急。小蒋说,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刻,支队党委班子就像这个大家庭可亲可敬的家长,时时刻刻给他以周到细致的呵护。
“从优待警”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体现在一件件、一桩桩或大或小的实事里。支队党委把官兵们的事,当成支队大家庭的事,脚踏实地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警营大家庭的温暖。
官兵们有了归属感,不仅遇到困难愿意向组织吐露心声,而且还把这种关爱化作新的工作动力,涌现出一个个先进典型。支队特勤中队特种车驾驶员、二级警士长刘灿华入伍20多年来,始终战斗在基层最前沿,参加过灭火救援6000余次,救出被困人员60多人,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6次,2014年,又荣获了第十一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他是三明消防部队的一个标杆,是“忠华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尤溪消防大队代理排长黄耀鸿一心扑在工作上,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并被公安部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小蒋一样,他也遭遇家庭变故。“如果没有组织的关心和大家的帮助,我很难度过这个难关。”黄耀鸿表示,他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为保一方安宁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认真落实从优待警举措,让广大官兵扎根山区,服务人民。”这不仅是历届支队党委班子的共识,也是全市消防官兵的共识。近两年来,支队建成了68套经济适用房,装修、改建了机关38套公寓房,极大地改善了官兵的生活条件。
转业安置事关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和稳定性,事关干部的切身利益。支队领导主动加强与地方领导及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政治部门及时做好跟踪落实。截至2014年,支队转业工作移交率、离队报到率均达到了100%,实现了部队、安置单位和军转干部个人“三满意”。叶智勇说:“给官兵们成长搭建平台,在本身业务之外培养军地两用人才,鼓励再学、深造、厨艺培训等,使他们有更多的一技之长,为今后第二次就业提供帮助就是最好的暖警工程。”
郭伪鸿说:“支队暖警工程不但在硬件设施上建设好,这几年如引导官兵们成长、子女就学、战士考学、家属随调等,支队党委在软件上还做了大量工作。”多年来,支队党委紧盯官兵们所需、所盼,主动破解难题,真正把好事办到了官兵的心坎上。为了最大限度解决官兵后顾之忧,支队党委提出了“三个百分百”目标,即:官兵子女入学、干部家属随调、转业干部安置百分百解决。
细微关爱无止境
“家里的事你都放心吧,要好好训练和工作。”在将乐消防大队“亲情话吧”里,安徽籍战士黄东东听到妈妈亲切的鼓励话语后,开心地笑了。
“亲情话吧”是支队立足警营,从细微之处解决官兵生活需求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支队加大投入,美化、绿化营区,定期开展心理教育,严格执行休假制度,组织官兵疗养,积极开展温暖下队活动,广大官兵备感“家”的温馨。
为营造活跃警营文化生活,每年支队“文艺小分队”都会下基层演出慰问官兵。目前,星级俱乐部创建和警营文化工作已全面铺开,定期开展演讲、文艺汇演、球类比赛等活动,丰富官兵精神生活,提升官兵幸福指数。
针对官兵们长期处于高强度训练、心理压力大、顾不上家里大事小事等实际情况,支队专门为官兵们聘请了“三师”,即律师、营养师和心理咨询师,以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思想教育引导、改善官兵生活环境,丰富官兵们的业务文化生活,全市13个基层单位全部建成了3D影院;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宽敞明亮、美观实用的办公楼,统一外观标识,在营区显要位置建立起警营文化长廊,文化灯箱、展板、宣传栏,美化办公环境,活跃官兵精神生活。
支队还十分重视官兵的身心健康,认真落实官兵身体年检制度,建立官兵健康档案,跟踪官兵的身体健康状况,指导落实有针对性的保健措施。各地还通过定期开展心理培训活动,开办心理咨询课堂,通过心里咨询、心理诊治等多种方式,疏通官兵心理屏障,减少不良心理因素。为确保官兵利益,严格执行休假制度,制定《官兵年休假计划和休假动态表》,跟踪干部休假情况,及时提醒官兵按计划休假,使对正常休假的“奢望”变成了现实,始终使官兵保持充沛的精力和强健的体魂投入到工作中去。
“和谐警营·我的家” 犹如和煦的春风,滋润着广大官兵心田。时光荏苒,岁月更迭。无论是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建功立业的老兵,还是又迎来了一批批朝气蓬勃的新战士,这里——三明市消防支队始终是官兵们的美好大家庭。(孙文 赖坤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