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采取系列措施全力推进平安建设

2015-09-05 09:49  来源:陕西政法网

在近日召开的陕西省宝鸡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陕西省宝鸡市委书记上官吉庆专门就平安建设工作提出:“要扎实做好治安防控、风险评估、司法改革,深入推进平安宝鸡建设,确保‘两率一度’全省第一位次”。全市政法综治系统按照“抓目标导向、抓基层基础、抓打击整治、抓全民参与”的工作思路,积极出台组合拳,上下联动,全面掀起打造平安建设“升级版”的新热潮。2015年上半年,在全省公众安全感摸底调查中,该市公众安全感达到94.81%,同比增长1.01%,再次位居全省第一。

一是准确定位强力推动。8月6日上午,市综治委召开全市综治工作及平安建设推进会,召集各县(区)委政法委书记、综治办主任,市级政法各部门、市综治委各专项组组长单位和市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40余人,分析工作形势,对下半年重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超要求各级各部门紧扣核心指标抓落实、突出重点问题抓治理、坚持多措并举抓宣传、夯实基层基础抓提升、突出动态管理抓创建、完善工作机制抓规范,紧盯时间节点,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毕小平通报了2014年度省上对该市平安建设绩效考核情况,对于失分项目,逐一解剖,量化分析,点到具体事项、具体单位,并围绕综治基层基础、领导责任、重点治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专项组工作、平安宣传、机制建设等七个方面,对下半年重点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此次会议虽然规模不大、内容非常具体,达到了鼓足干劲、奋力争先的目的。会后,各县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迅速开展工作。凤翔县、眉县、凤县、渭滨区、陈仓区、陇县等承担全省综治信息化建设试点任务的县区召开专题会议,就试点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市综治委专项组特殊人群专项组接连召开半年工作会议和社区矫正联席会议,听取成员单位汇报,共同分析工作现状,并对下半年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社区矫正等工作逐一部署。

二是绩效考评目标引领。按照省综治委关于平安建设绩效考评的办法规定,结合实际,市综治办制定出台了《县区综治及平安建设工作绩效考评办法》、《市级部门(单位)综治及平安建设工作考核办法》。对于县区考核,坚持绩效与基础并重,突出平安建设绩效考评五大类15项子指标的同时,新增了综治基层基础考核,从领导重视、制度落实、宣传扎实、基础牢靠、重点治理有效等六方面23个子项目逐一量化、有减有增,让基层同志看得懂、能操作、有实效;新增了专项组工作考核、培育工作典型考核,并规范了考评程序、设置了定等“红线”、规定了结果运用,凡是省对市绩效考评中被扣分最多的县区确定为次年省综治委治安管理重点县(区)。对于市级部门(单位)考核,着眼行业、系统职能任务,突出重点、便于操作,设置了共性工作考核,从责任落实到位、矛盾化解及时、安全管理严格、宣传教育扎实、内部治安平稳等5方面24个项目逐一细化,定性与定量结合,硬件与软件结合,让部门(单位)照着就能干;同时,设置了专项组工作考核,由组长单位制定专项组工作考核办法,年底组织实施,依据考核结果对各成员单位由好到差排出名次,作为最终确定市级有关部门(单位)综治考核等次的重要依据;对于市级政法部门,作为提升“两率一度”和平安建设的主力军,提出硬性规定,满意度位居全省末位的、低于全省测评平均值县同比下降的、系统内三分之一的县区政法单位满意度于低于全省平均值或位居全省后30位的数量占比超过系统三分之一的,一律不得评为优秀等次。通过分门别类地对平安建设绩效考评办法进行修订完善,基层普遍反映,两个《办法》篇幅不长、内容很实,操作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都比较强,形成了明确的目标牵引、正确的考核导向和管用的措施办法。

三是平安创建提力加速。市综治委着眼平安建设的新定位,制定下发了《宝鸡市市级平安单位管理实施细则》,对申请命名、日常管理、年审程序、撤销条件、奖励政策等一一规定。并对市级平安单位(含平安镇、平安街道、平安村、平安社区)创建标准,赋予新的内涵和更高要求,按照时代性、前瞻性、信息化、科技化的新标准,分别从硬件建设、日常工作、工作成效等三方面73项内容进行明确,规定当年申报推荐,次年检查验收,两年综合评定。对于学校和经文保系统的单位,应先获得市级“平安校园”或“安全单位”称号才能申请,从而有效提升了市级平安单位创建活动的刚性门槛和含金量,激发了各个层面参与创建的热情和动力。为进一步保持创建活动的连续性,制定下发《关于在市级平安单位中开展“六提升”活动的意见》,在已命名的617个市级平安单位中开展提升硬件建设水平、宣传工作标准、责任落实成效、制度执行力度、全员参与意识、示范带动效应等“六提升”活动,通过开展两年创建提升期,两年后按新标准验收,进一步督促各市级平安单位从微观层面都能动起来,提升平安创建整体水平。市综治委还明确要求,以各县区、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为主体,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有计划、有节奏地组织推动,定期开展专项督查,2016年底全面复查验收,达不到新的创建标准和要求的,一律予以撤销。

四是重点治理多头推进。实施重点治理,是综治工作常态化的重要方式。市综治委按照综治协调、部门负责、多方参与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多个领域重点治理专项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五打击五整治五防控”为重点的“秦风行动”持续半年多来,保持了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破获了一批大案要案,整治了一批治安混乱地区,全市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3%,新发12起命案全部侦破,10个市级治安空出问题和重点区域治安秩序明显好转;全市范围内的“矛盾纠纷大排查、信访积案大化解、信访秩序大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市委先后两次派出9个督导小组,分别由市级领导带队,综治、维稳、信访等部门主要领导参与,深入到各个基层单位,听汇报、查台帐、问情况,督促化解了一批信访积案,解决了一批突出矛盾和问题,全市信访秩序明显好转,进京非正常同比下降58.3%;专门部署了邮政寄递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排查、重点整治安全隐患,进一步提升了邮政快递企业、从业人员的防范和自律意识,确保了邮政寄递渠道安全稳定,中央综治办来该市调研后予以高度评价。同时,从8月初开始,市综治办、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住建局联合部署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流动暂住人口和租赁房屋清理整治专项行动,明确了清理整治的对象和范围,要求对于出租房屋逐户登记造册,澄清率达到100%,实现抓获一批违法人员和“三逃”人员、破获一批刑事案件、收容遣送一批“三无”人员,摧毁一批传销组织,端掉一批传销“窝点”,抓捕一批传销犯罪头目中,目前,此项行动正在开展之中。

五是建章立制规范基础。围绕领导责任、基层基础、防控体系建设、专项组建设、常态化宣传等,市综治办集中进行制度建设“立、改、废”,健全了综治工作长效机制。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领导责任深化平安建设的通知》、《关于建立市综治委成员单位包抓公众安全感位居全市后三十位镇(街)平安建设工作制度通知》,督促各级领导落实“一岗双责”要求,全力抓好本系统平安稳定、对口包抓后进单位督导整改,双向互动,上下配合,共同提升公众安全感整体水平;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综治基层基础有关工作的意见》,对综治基层组织体系、基层平台建设、“三官一律”进村(社区)等工作进行了进一步规范、明确和完善,推动了综治基层基础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全市175个社区共划分1437个网格,配备网格长、网格员、居民小组长和楼栋长、单元长共计35112人,所有城镇社区全部实现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该市将提前一年完成省上提出的2016年底镇(街)综治平台规范化建设达标任务;按照中办、国办发[2014]69号文件精神,抓紧起草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信息系统建设5年规划》、《大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和云计算联动作战指挥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市级机关、团体任务分工》和《绩效考核办法》等6个文件。针对综治委(办)频繁更名调整、组织体系建设有所弱化特别是各专项组有名无实、工作开展不力的实际,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市综治委专项组工作的通知》,围绕强化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协调意识和制度意识,明确了组长单位的职责任务,明确了综治部门的督查事项,明确了年底考评奖惩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从2015年7月份开始,市综治办创新建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月报制度,要求市级政法各部门每月10日前报送上月有关数据情况,为市委、市政府和市综治委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六是贵在落实解决问题。承担中、省安排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课题研究项目以来,该市强力推动项目实施,组织人员深入7个县区实地调研、发放调查问卷1200余份、走访干部群众300多人次,并抽调法律工作者和高校专家学者赴东南多个地市学习考察,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进行深度调研,为推进稳评工作理论化、制度化、规范化作了积极探索。6月中旬,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秘书长寇昉来该市凤县调研时要求就开展平安电信十户联防进一步完善适时在全省推广,该市高度重视,专门下发文件,进一步总结推广了凤县、眉县、凤翔县、千阳县、太白县等平安电信“十户联防”、移动“6995干群联防”等有效做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农村地区治防控便捷化、实效化,5个县共有46885户居民加入其中,其中凤翔县电话联防户已超过全县农户的四分之一。市委还专门召开政党协商座谈会,向市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通报平安宝鸡建设情况,逐一征求意见和建议,对反映出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关护、校园安全管理、打击网络犯罪和电信诈骗、加强居民住宅小区技防建设等12类问题和建言,逐一交办涉及的10个市级部门和有关县区,要求能解决的迅速解决、常态化工作加大力度,督促整改整治。在此基础上,市综治办还坚持每月总结讲评上月工作、安排下月计划,并定期对各县区和市综治委专项组工作推进情况在一定范围通报讲评,跟踪问效,促进了平安建设有力有序开展。(赵晓锋)

责任编辑:张晓君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