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女子监狱作为省司法厅在全省监狱服刑人员中开展“日行一善、以善养德”主题教育活动抓点带面工作示范点,在以点带面试点工作中,认真规划部署,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全力推动活动向纵深发展,有力地维护了监管安全稳定。
悔罪向善、知耻改过,重建价值判断标准。针对服刑人员实际,监狱从“悔罪”、“知耻”入手,组织全体服刑人员开展“认罪、悔罪、赎罪”系列活动,将“日行一善”与“吾日三省”相结合,要求服刑人员全员参与“五寻”大讨论活动:“寻找丢失的善、寻找过去的善、寻找现在的善、寻找他人的善、寻找内心的善”,使其认识到自身犯罪与“善”的脱离,产生忏悔心、赎罪心,深挖犯罪根源,增强认罪悔罪意识;以“说声对不起,一封悔过信”活动、改过宣誓、赎罪演讲等形式,将真诚忏悔传递到受害人家中,使服刑人员认识到犯罪对社会、国家、家庭和他人造成的伤害,从而激发服刑人员内心深处的善念,增强向善认知。
深化文教、育德养善,实现思想本质改造。创新思想大课授课内容及方式。监狱开设“善”文化专题讲座,由社会专家学者、监狱领导、监区领导、监狱“精品讲师团”警察和服刑人员代表主讲,实施现场及多媒体同步教学,确保全员受教,帮助服刑人员明确什么是“善”,结合自己的改造实际应当如何去行善,启迪善心。举办“国学经典进高墙”传统文化周等学习活动。通过“善言善语”经典名句的学习、背诵,将“善”文化渗透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服刑人员的日常改造生活中,以传统文化为道德标准,重新构建服刑人员的价值观,树立知善理念。将“孝悌文化”主题贯穿亲情帮教中。通过“百善孝为先”等观念的培育,引导服刑人员懂得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疼爱亲人;以“感恩的心”主题贯穿社会帮教等观念的培育,引导服刑人员懂得报答他人的善心之举,将归家的迫切愿望转化为知善、向善、踏实改造蜕变的现实动力。打造监区“善”文化活动平台。监狱建立“24孝”图文注解漫画墙、开设“识字悟道”班、举办“善良从忏悔中复苏”诗歌朗诵会、自编自演各类相声、情景剧、拍摄制作亲情短片《我心中的父亲》等,并在各教育节点举办“善”主题文艺汇演,不断激发服刑人员自觉向善的内驱力。
环境影响、辐射感召,形成善念引导场力。帮助服刑人员明晰活动意义和目的。监狱设计制作《“日行一善以善养德”主题活动宣传指导手册》,改编《善的力量》等4首歌曲,创作的百字口歌《向善歌》、《服刑生活100善》和《善行教育三字歌》等内容;人手订制《“日行一善以善养德”心语本》,供服刑人员随时记录关于“善”文化学习的所思、所悟、所感、所行。用服刑人员喜闻乐见、简洁易懂的直观方式,引导和培养服刑人员知善、向善的良好习惯。扩大优秀“善”文化活动的感召力。狱内育新广播站、《晨钟》报开设专栏,狱内有线电视定时、定向、定期采编播放发生在狱内的好人好事、善行善举,以文化的熏陶和潜移默化重塑服刑人员“善”的道德情操,培养服刑人员从善情怀。发挥警察的人性感化力。警察注重言传身教,做到“善思、善闻、色温、言忠、敬事”,在向善道德感化外,为服刑人员树立向善律己的榜样示范;秉持“人性可育”观,认同服刑人员具有转化的可能和内在需要,坚定“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的教育改造信念,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名服刑人员,积极探索施教方法,使其弃恶扬善。
导行自律、悟理明志,强化善行有形实践。在监区设立“善行墙”、“正气榜”、“善人善事榜”和警示曝光栏,树立典型,表先促后,引导服刑人员“见贤思齐”,加强自律,使服刑人员明白树立善念必须收敛欲望、磨练意志、遵行法纪,明确“善”就在身边、就在日常的改造生活中,做“善”事必须亲历亲为、躬身力行,从小事做起,使“日行一善”落细、落小、落实,由无形变有形,在全监营造向善、友爱的和谐改造氛围。在试点过程中,监狱通过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善”文化教育、认罪悔罪教育、自觉矫治教育融入服刑人员日常教育中,促使服刑人员明是非、识善恶、懂情理、知荣辱,使其由被动改造变为自觉改造,从而达到“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