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通讯网络诈骗伎俩与手法——
重庆警方:建立短信预警宣传防范机制
自7月中旬以来,已累计发短信1.3亿条
“【警方提示】诈骗分子会山寨好友或上司QQ,如QQ上被要求转账,一定要电话或当面核实对方身份,注意甄别,不要轻易打款。”近期,不少市民收到了类似的提醒短信,这是重庆市公安局日前推送的系列防范通讯网络诈骗提示短信中的一条。
据了解,针对层出不穷的通讯网络诈骗伎俩与手法,市公安局与市综治办、市委政法委、市通管局联动协作,建立专门的“点对点”短信提示预警宣传防范机制,通过短信提示等方式来强化预警防范宣传工作。
该机制主要针对通讯(网络)诈骗、“两抢一盗”、扒窃和非法集资、非法传销以及制假贩假等犯罪。由公安刑侦、经侦、治安、打假等各警种结合工作职能,适时梳理阶段性突出、高发可防性侵财犯罪作案手法和特征,汇总编撰成系列预警防范提示短信,然后协调通信运营商,通过群发方式将防范通讯(网络)诈骗知识点对点发送到市民手机。
与此同时,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与有关部门协作,建立诈骗来电号码“黑名单”号段,对可疑诈骗来电实施监测和预警,一旦发现市民接受到疑似诈骗电话,就通过12110短信报警平台“点对点”向疑似被侵害市民同步推送预警信息,不断强化筑牢市民防骗篱笆。目前,已通过12110短信报警平台点对点向市民发布预警信息16万余条。
据市公安局刑警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警方建立此预警防范机制希望通过抢占信息发布渠道,帮助市民筑牢防范思想防线。2014年开始,市公安局刑警总队协调市通管局,推送了3000万条防范提醒短信,取得了较好效果。警方希望通过建立部门联动协作的预警防范长效机制,将防范宣传制度化、常态化。力争通过宣传,让广大市民对预警信息入脑入心,切实增强市民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最大程度减少群众损失,降低发案率。
而工作中,市公安局还将短信内容制作成电视滚动字幕,围绕主题进一步延展内容,制作专题公益广告在电视台滚动播出;组织全市公安政务微博集群联动、同步推送提升传播影响力。在抓好线上宣传同时,统筹指导全市公安机关结合例行警情通报工作、网络警民恳谈活动,多形式开展社会宣传,“面对面”向群众宣讲预警防范知识。今年以来,已累计召开恳谈活动600余场,走访群众10余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组织进学校、企业、机关、乡镇等开展防范宣讲2000余场。
有数据显示,从7月中旬建立“点对点”短信提示预警宣传防范机制以来,截至目前,警方通过几大通讯运营商已累计发送防范提示短信1.3亿余条(次),累计发布相关微博、微信近200条,阅读量1500余万。(李亚)
·重庆三峡监狱推行罪犯个别谈话电子化
·重庆巫溪:加强预防非公经济领域职务犯罪
·重庆巴南政法委开展廉洁清风推进教育活动
·重庆开展整治营运客车危险货物运输车行动
·重庆公安建立短信提示预警宣传防范机制
·重庆三中院“民告官”案全部实行异地审理
·重庆三中院“民告官”案全部实行异地审理
·重庆荣昌法院积极构建司法服务网络化格局
·重庆江北司法局:坚持“四抓”做好安全稳定工作
·重庆渝北政法委:召开“三严三实”专题研讨会
·重庆渝北:“春夏攻势”打击整治专项行动见实效
·重庆五中院:少审法官为班主任 “补习”法制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