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纪仁凤任组长、海北州人民政府副州长马占德任副组长的省级抽查考核第三组考核验收海东市“六五”普法工作暨“十二五”时期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期间,纪仁凤一行听取了海东市的专题汇报,观看了法治专题片。前往海东市平安区、互助县、民和县总堡乡、民和县川口镇民镁社区和“法律七进”每一进单位——海东市中级人民法院、青海职业技术学院、民和县总堡乡总垣村、却藏寺等每一进单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实地检查,查阅了工作台账、进行了座谈交流。海东市委副书记李国忠、市委政法委书记张润晋、市政府副市长马田瑜等市领导参加汇报会。张润晋代表海东市委市政府作专题汇报。
从考核检查情况看,海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六五”普法和“十二五”时期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形成了组织健全、机制完善、协同有力、运行有序、富有成效的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工作体系,法治宣传教育的社会知晓率、满意度得到全面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明显提升,法治海东建设成效显著,法治实践活动深入进行,很好地完成了“六五”普法规划和“十二五”时期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主要体现在:
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将依法治市领导小组调整到市委政法委,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从组织机构上加强了对依法治市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查指导力度;
二是法治宣传教育成效显著。做到了“八个结合”,即法制宣传教育与排查化解矛盾、扶贫联点、构建和谐社会等相结合;
三是法治寺院建设效果明显。率先在全省建立了《海东市宗教事务管理条例》及相应的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对宗教场所的依法管理;
四是法治文化建设特色明显。组建了海东市法治文艺演出队,建立了依法治区教育培训中心,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巡回演出;
五是特殊人群安置帮扶成效明显。在全省率先建立“高原曙光(春光)教育基地”,为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提供了集困难帮扶、安置帮教、教育矫正、生产生活为一体的社会适应性过渡基地;
六是人民调解工作成效显著。通过政府购买法律服务形式,在全市94个乡镇全部建成调委会,每个乡镇配备了1—2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做到法律进村入户,矛盾纠纷及时排查化解;
七是依法治理效果良好。在基层广泛设置了“四员”(治安信息员、便民诉讼联络员、检察信息联络员、人民调解员),积极推进“三无县”(无重大群体性事件、无重大非正常访事件、无重大治安事件)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率达68%,“平安细胞”创建率达95%以上。
针对考核中发现的不足,考核组要求海东市要以此次考核验收工作为新的起点,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查漏补缺,抓紧整改完善,确保工作到位。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保障。将其作为治市理政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认识、来谋划、来推动,切实加大人、财、物保障力度,在领导精力上、组织保证上、力量投放上提供更加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进一步强化工作谋划。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和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市成为刚性的硬指标、硬要求、硬措施,不断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平台发展。三是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在“优”字上做文章,在“更”字上下功夫,强化动态管理、强化工作刚性,形成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麻昌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