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中央政法委、中国法学会调研组来沪调研,上海市法学会组织法学专家和律师参与调研座谈会。座谈会上,“如何构建律师与政法队伍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这一问题受到关注。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叶青教授建议,政法机关应建立依法正面、积极回应律师“死磕”现象的制度机制。
对于曾引发关注的某些律师“死磕”现象,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叶青教授在会上表示,这种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法律职业共同体尚未建成。律师“死磕”的现象若不解决,长此以往将导致律师与司法人员两个群体之间形成对立关系,不利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良性发展。与会专家也表示,律师“死磕”从某一方面来说是对当事人负责的职业态度,司法人员不能完全以否定态度来应对。要解决这一问题,叶青建议,政法机关应建立依法正面、积极回应律师“死磕”现象的制度机制,将构建新型关系的主动权掌握在政法机关手中。
司法体制改革后的人才队伍建设措施也受到多位专家的关注,有教授表示,上海的法官、检察官遴选工作完成得较好,但是在进入遴选程序之前,由法院、检察院确定参加遴选人员名单的程序尚流于形式,若长期如此,不利于司法改革的推进。有教授指出,司法改革中提到的法官、检察官待遇提升的落实问题还需持续关注,应不断提高法官、检察官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交大凯原法学院副院长杨力教授建议,可以扩大遴选(惩戒)委员会的功能,让委员会成员参与到司法改革深化的过程中来,并给予初审法院的法官以足够的话语权。
包括叶青在内的多位专家同时表示,我国目前法学教育特色并不明显,法治人才的培养还需实践配合。杨力还表示,现在全国法律院校有600多个,设立法学院的门槛太低,然而这些法学院的设立并没有解决目前法律专业型人才依然缺乏的问题。他建议,应对法学院的设立予以全国性布局,对于一些具有专业特色的院校,比如海事院校等设立专门涉及海事法律业务的法学教育,而对于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院校,比如云南的一些大学,可以设立针对中缅国际法律事务的法学教育。还有教授建议,可以吸纳西方浸入式的司法教育,尽快推进司法考试两段式改革。
·上海三中院聘任首批特邀监督员
·上海杨浦召开“六五”普法工作检查评估会
·上海召开群众团体法律援助工作座谈会
·上海司法:着力规范公证信访投诉处理工作
·上海青浦法院民四庭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
·上海浦东法院少年庭法官赴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回访
·上海浦东法院少年庭法官赴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回访
·上海一中院结合学习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先进事迹
·上海嘉定法院召开司法改革政策解读会
·上海杨浦双管齐下保障未成年人刑罚执行监督
·上海奉贤检察院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
·上海松江检察院举行青年检察官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