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地方动态> 上海

上海静安检察院探索技术信息一体化突破僵局

2015-08-28 16:55:14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上海法制报 

  “职务犯罪的侦查越来越难。”这是拥有多年办案经验的副检察长的感叹。的确,不仅是嫌疑人作案手段的隐蔽性在增强,而且在案件中还常涉及金融、传媒、环保等令检察官们感到陌生的领域。如果没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利用精妙的技术手段,许多职务犯罪案件在侦破中往往会陷入僵局。

  日前,记者从上海市静安区检察院了解到,该院近年来着力探索侦查技术信息一体化,初查阶段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外围调查,突破阶段数据恢复、采集电子数据、心理测试等手段的运用让办案效率大大提高。

  科技让查案如虎添翼 测谎击溃嫌疑人心理防线

  2015年初,静安区检察院收到一封匿名举报信,反映某部门中层人员张某在负责工程项目过程中,收受项目负责人曾某的贿赂。在外围调查中,检察官发现,张某的确负责上述项目,但其个人收入没有异常现象,也没有发现其他疑点。

  在结案之前的例行谈话中,侦查人员却敏锐地捕捉到,张某虽然表现出一副我没有问题的样子,神情中却流露出一丝紧张,似乎在掩饰什么。征得张某同意后,侦查人员会同技术人员马建伟果断对其进行了心理测试。

  “心理测试主要是给嫌疑人一个心理压力,同时也对主要问题甄别真伪。”马建伟说。

  在测前谈话环节,马建伟与张某交谈,让其尽量放松。同时把测试问题全部告诉张某,以确保他不会因为理解或者表达的不同,而影响到面对问题时的真实心理反应。

  把类似于心电图采集器的心理测试器具用在张某身上后,为向张某证明仪器的科学性,马建伟首先让张某在1-6中随便写一个数字,随后一一询问:“是1吗?”以此类推。张某必须全部否认。马建伟根据问到每个数字时图表中各项波段的变化,找出了张某最开始写的数字。“一般到这个阶段,嫌疑人心理压力就很大了。他知道靠撒谎躲不过了。”马建伟说。

  接着,正式测试就开始了。在和被测者见面前,马建伟根据对张某相关信息的了解及想要确认的内容编写测试题目。

  这些题目被分为三组,每组问题又包括十余个小问题,其中包括常规问题,如“你叫XX吗?”来作为不说谎时个体生理反应的标尺。每组问题都要问三遍,以排除干扰获得最准确的生理反应。

  通过对测试图表中的各参数反应强度及诚实、说谎概率进行综合分析,张某在测试中对相关问题的回答均在说谎阈值内,尤其在问到曾某时反应显著。马建伟很快得出结论:张某在测试中对相关问题的回答属有显著说谎显示。

  对张某的心理测试结果让侦查人员有了底,在加强外围调查的同时,侦查人员对张某加强了心理攻势。

  最终,张某交代,自己在负责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多次收受贿赂,由于每次的金额都不大,所以一直抱有侥幸心理,但心理测试让他的心理防线崩溃了。

  数据恢复客观证据 受贿人再难抵赖

  2014年下半年,静安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医疗领域受贿案件过程中遇到了瓶颈:行贿人徐某交代了部分犯罪事实,却吞吞吐吐,时有反复,而受贿人沈某对自己的行为拒不承认,并称自己很长一段时间,工作在外地,没有受贿的时间。

  为突破案件,侦查人员决定求助于技术人员,技术人员通过信息采集发现了重要线索:沈某曾让朋友林某提供一张银行卡卡号,随后,他又让徐某打钱至这张银行卡。

  之后,侦查人员着重就这一问题加强了审讯,虽然沈某又辩称,林某曾经给徐某介绍过生意,这是他的劳务费用,但经过调查,徐某、沈某之间根本没有业务往来,相互之间素昧平生。在客观证据的指证下,张某终于承认,自己收受了徐某近8万元的贿赂,为掩人耳目,他让好朋友林某提供了银行卡,并通过这张卡收钱,事后还和林某订立了攻守同盟。

  信息引导侦查,科技助力侦破

  “信息引导侦查,科技助力侦破。”静安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张玉清这样形容科技与信息在侦查中的作用。

  “我们承办一起案件,对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涉及的相关领域常常是完全陌生的,要了解案情,就要从嫌疑人其人开始。这个信息从何而来呢?我们目前通过市检察院的信息查询平台就可以查到他的相关信息,包括社会经历和社会关系等,从基础的信息对嫌疑人其人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侦查提供判断和方向。”张玉清说。

  据了解,上海市检察院十分重视信息化工作,经与公安、银行、经信委等单位协商,先后为全市侦查人员开通使用上海市公安综合信息查询系统、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和银行信息集中查询,为办案提供了便捷。

  受此启发,静安区检察院也积极争取与相关部门联手,着手建立区域内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控股、参股公司企业及其公务人员信息库,制定基础信息标准、类别和拓展信息收集途径,逐步建立全面准确的侦查信息档案,为职务犯罪侦查输送信息情报提供有力的支持。

  记者采访了解到,静安检察院新设了专门的情报信息检察官岗位,挑选有侦查办案经验的人员对历年来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及相关线索信息进行梳理、分析、汇总,从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为侦查组提供相应的情报支持。

  “职务犯罪的侦查可以说越来越难了。”张玉清称,现在的职务犯罪中嫌疑人的抗侦查能力很强,作案手段的隐蔽性也给侦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以前可能是账户上的金钱往来,这比较容易就可以查得到,但是通过给别人办事,得到在公司入干股、或者是为家人谋职位或低价买房的隐形好处,获得现成的直接证据就有难度,信息与技术可以为我们突破僵局。”

  “侦查信息技术一体化有效增强了信息情报收集和研判运用,提升了侦查工作的科技含量。”张玉清告诉记者,2015年以来,静安区检察院已立案贪污贿赂案件12件13人,同比上升43%和57%。

  相关链接

  提高反贪科技化信息化水平

  据报道,2013年在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机关反贪污贿赂工作情况的报告时,就有常委委员建议应提高反贪工作的科技化和信息化水平。

  “应进一步加大用科技手段来查办贪污贿赂案件的力度,提高查办案件的质量和效率。”何晔晖委员说,过去我们查办案件往往是重口供,依赖言词证据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现在社会在进步,信息资源极其丰富,网络十分发达,可用的信息资源还是很多的。因此在侦破案件中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去办案,彻底改变过去传统的办案方式。

  常委委员称,证人证言、犯罪分子的口供等言词证据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过多地依赖于言词证据,在案件处理上会存在很大隐患。“还是要采取科学的技侦手段,向审判机构提供科学的证据来证明。”

  此外,还有常委委员建议,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国家反贪战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此项工作,构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同时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坚持从实际运用出发,不断提高基层反贪干警的信息化素质和水平。

  上海建反贪机构侦防职务犯罪

  据报道,上海市检察机关此前对反贪、反渎和预防部门进行机构改革,加强职务犯罪侦防信息化、一体化、专业化建设,还建立市检察院侦查情报信息中心,健全侦查基础信息平台。市检察院检察长陈旭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将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通过查办案件形成不敢腐、不敢贪的强大威慑。”

  据悉,市检察院针对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特点设立侦查情报信息中心。建立一支专业化的信息研判队伍,通过分析社保、婚姻登记、户口迁移等人口信息,干部履历信息,银行和证券资产信息,通讯和出入境等行踪轨迹信息,等等,对办案进行指导和推进。

  针对这几年举报线索数量下降、成案率不高等趋势,本市检察机关还在完善举报线索信息库建设,实现全市举报线索全部录入、集中管理。有关负责人透露,每一条举报线索都必须经过集体评估,防止因初查随意性和选择性遗漏线索; 此外还将加强举报线索跟踪督办,确保每条举报信息来源清楚、流向清晰、结果可查、条条有结果。初查后决定不立案的案件,必须由各级院举报中心进行审核。

  同时,检察机关也在加快培养一批破案能手、审讯专家、犯罪心理专家,对他们进行金融、科技、会计等专业知识的培训。与此同时,一项贯穿于市院、分院和基层院三级的“侦查专业化机制”即将推行。针对职务犯罪常发多发的领域,本市检察机关将根据各个院的办案特点,建立工程建设、国企国资、医疗卫生、教育、金融等若干个专业办案小组,在重大案件侦破过程中提供横向支持或纵向指导。

[责任编辑:黄海英]
相关报道

·上海静安: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
·上海静安召开政法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
·上海静安制定依法治区“十三五”规划
·上海静安检察院:"三个一体化"破解侦查瓶颈
·上海静安检察院推动基层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上海静安检察院开展帮教活动

·上海静安检察院开展帮教活动
·上海静安区举行“三严三实”专题党课
·上海静安法院召开全面推进司法改革动员大会
·上海静安总结2014年司法局律师党建工作
·上海静安检察院:公开听审彰显司法公正
·上海静安:研商严格管控烟花爆竹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