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茂林:“巴心巴肝”为民奔走的“暖警”

2015-08-27 08:28  来源:人民公安报

  ■个人简介

  郑茂林,52岁,2003年从部队转业到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现任跳蹬河派出所社区民警。从警12年来兢兢业业,3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获得三等功1次,各类嘉奖5次。担任社区民警以来,他5年如一日地深入社区,倾情关爱、用心服务辖区群众,不断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模式,被成华区分局评为爱民模范先进个人。2014年,锦绣社区不仅群众满意度达到96%,而且被评为成都市优秀警务社区。

  ■人物特点:

  立足基层,扎根社区,用亲情化的服务,为辖区群众排忧解难。

  ■人生准则:

  用真情和汗水,在社区警务这个看似平凡的舞台上,谱出动听的爱民乐章。

  ■兴趣爱好:

  下棋,唱歌。

  ■大众点评:

  郑茂林关爱社区群众及辖区刑满释放人员,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跳蹬河派出所所长张毅

  小区,总能见到老郑的身影;社区,布满了他的足迹;耐心听、热心助、细心调、用心记,他就是辖区群众的一盏明灯。——跳蹬河派出所民警诸晓莉

  我是一个80多岁的老人,老伴因病去世,儿女不在身边,我一人独居,郑警官经常来我家问寒问暖,帮我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很多困难。——辖区居民苏大爷

  郑警官热心服务群众,爱岗敬业,既和谐了警民关系,又保障了小区的稳定安全。我们老百姓就是图个和谐环境,这样才能安居乐业。——辖区居民王晓荣

  一提到社区民警郑茂林,在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跳蹬河派出所锦绣社区,大家都会有摆不完的龙门阵。这里的居民都称他为“老郑”,说他身上有一股正能量——无论社区里发生什么大小事情,老郑总是冲在最前面,并能及时“化险为夷”。

  “巴心巴肝”在成都方言里的意思是“全心全意”。郑茂林从事社区警务工作以来,他的脚步踏遍了社区的大小角落,用这个词形容他为老少居民服务再合适不过。

  在锦绣社区居民的心中,郑茂林早已成了知群众冷暖的新时代“暖警”。

  心细如丝——

  大事小情都放在心上

  2003年,郑茂林从部队转业后被安置到成华区分局新鸿路派出所。从警12年来,包括刑警、巡警、治安警在内的几乎所有的基层警种,老郑都体验过。无论分配到何种岗位,他都毫无怨言,兢兢业业完成每项工作。正是因为老郑干起工作认真细致又能吃苦耐劳,成华区分局于2010年安排他负责跳蹬河派出所辖区内的锦绣社区警务工作。

  虽然社区居民户数比较多,但他始终不厌其烦地做好本职工作。老郑说:“我的工作就是为居民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怕麻烦怎么能行呢?”

  日复一日,老郑把所管辖社区的治安情况,摸得清清楚楚。几次电梯出现故障,他都主动协助维修,告诉居民如何开展自救;发现高层阳台花瓶摆放不当,他就亲自登门处置,纠正居民错误认识;他坚持定期给居民们讲解安全防范知识,不仅是单纯说教,老郑还自制“安全防范PPT”,在社区广场图文并茂地介绍给居民,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作为社区民警,老郑时刻牵挂着困难住户的日常生活,并用实际行动为他们解决难题。40多岁的杉板桥住户王海(化名)因长期患自闭症导致精神异常,十几年不愿见人,长期依靠80多岁的老母亲捡拾废品供养。

  得知母子艰难度日的情况后,老郑先把王海送至医院医治,然后找来社区工作人员核实情况,了解到他因无身份证件没有享受到低保和社保的惠民政策。在其病情得到好转后,老郑又上门为他办理了身份证、低保和医保的相关手续,使母子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事情解决后,老人热泪盈眶,颤抖着紧握老郑的手,久久不愿放下。

  热情似火——

  用耐心和爱心调处矛盾纠纷

  郑茂林负责社区治安,即使节假日不值班也要到社区走一走。只要老郑一踏入锦绣社区,就有很多居民上前倾诉大事、小事、烦心事。社区居民都说:“老郑来了,准能化干戈为玉帛。”

  锦绣社区M栋住户的儿子与儿媳离婚后,因为子女抚养费问题产生了矛盾。经过老郑的两次耐心说服教育与调解后,这场闹得“鸡犬不宁”的家庭矛盾得到解决。

  锦绣小区B栋住户严丽(化名),因长期吸食冰毒导致精神异常,经常产生幻觉,甚至在家殴打父母,先后被行政拘留2次,多次进出精神病医院。了解情况后,老郑数次去严家处理此事,及时与社区、街道办事处联系,争取到由街道办事处出资5000多元及时将严丽送往医院治疗,病情得到控制。直到现在,老郑还坚持定期到严家走访。

  H栋住户的儿子已30多岁仍在家“啃老”,不愿出去工作,在外欠债数万元,并且经常打骂父母。老郑得知后又坐不住了,多次上门给小伙子耐心讲解法律规定的子女应尽义务。小伙子彻底悔悟自己的过错,表示要自食其力,现在已不再打骂父母。

  2014年,老郑坚持在社区工作中充分发挥群众的自治自管作用,组织小区曾担任过领导职务的退休人员参与纠纷调解,成立“我来说法”评理团调解邻里矛盾纠纷。由于此方法简便易行,全年化解邻里矛盾、家庭纠纷40多起。

  勤勉务实——

  保障社区群众安居乐业

  菜市场是扒手喜欢的地方之一。但老郑辖区里的锦绣东方菜市场自2009年开业以来,从未发生过扒窃、盗窃引发的刑事案件,2014年4月被成都市公安局反扒支队评为无扒平安菜市。老郑将菜市场作为管理重点,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及时采集录入商家信息、流动人口信息,下社区时必到菜市场巡逻。商家和群众常见到郑警官,安全感增强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老郑的全心付出获得了回报。在社区网格员、巡逻治保队员、小区门卫保安的配合下,通过加强小区巡逻、安装门禁系统等切实有效措施,锦绣东方小区的发案率大幅下降。

  “群众看到了你的真诚,才会和你心贴心。”这是老郑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工作的指导原则。

  无私奉献——

  一心扑在社区无暇照顾家庭

  每天,郑茂林身着警服,面带微笑地穿梭在社区,可没几个人知道老郑背后的“心酸”。

  2015年春节期间,84岁的老父亲被诊断为肝癌晚期,生命垂危。当时正是所里最忙碌的时期,老郑没吐露半个字,每天依然正常值班。在辖区忙碌地处理警务,解决纠纷,空余时间才去医院陪伴父亲,三个多月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

  父亲临终之际,老郑正在所里值班,连老父亲的最后一面都没见着。每谈起此事,年过半百的老郑脸上充满了愧疚和遗憾。在老父亲去世4天后,他就马上回到了工作岗位。老母亲现在近80岁,老郑不能经常回去照顾。妻子身体不好,2005年下岗,老郑从没有因为家庭困难向组织“讨价还价”,而是日复一日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带着遗憾与愧疚,老郑把对父亲深深的爱与思念,转化成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80多岁的苏大爷,老伴去世后,儿女不在身边,长期一个人居住。得知他是空巢老人后,老郑经常上门嘘寒问暖,关心老人的生活。

  刘华(化名)刑满释放后,无业在家。为让刑释人员重新融入社会,老郑向所里反映情况,主动帮他多方联系相应工作。每逢节假日,老郑还给刘华送去米、油等。刘华父母几次感动地说:“感谢郑警官的关心!”(王自然 陈志兰 胡雪)

责任编辑:黄海英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