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工资一直没拿到手,这事成了重庆市武隆县桐梓镇官田村村民钱希明的一个心病,想起来就不舒服。不过这两天,钱希明的气顺了,他与另外5名工友拿到了共计37695元被拖欠的工资。他说,这得感谢重庆市司法局对桐梓镇的扶贫,不但给他们带来了经济上的帮助,还把法律武器送到他们身边。
300余人次1700万资金
帮助繁荣村整村脱贫
说起武隆县桐梓镇,重庆市司法局机关的干部没有一个陌生。近年来,市司法局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扶贫工作的号召,深入桐梓山,对口扶贫繁荣村,毅然当起该村脱贫致富的带路人。培育形成了以金银花、生猪为龙头的多种产业齐头并进的产业群,建立了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使繁荣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市司法局机关党委负责人介绍,几年来,该局机关大力节减“三公”经费,加上多方筹措,先后投入近500万元,派出22批300余人次,把繁荣村2100亩荒地变成熟地,种上了金银花,帮村民办起了生猪养殖场,还改造了10公里泥公路、50户危房。
该局还协调企业引资500多万元,在繁荣村建立了腊肉加工厂、辣椒加工厂;协调交通部门引资400万元,硬化了通往场镇的18公里道路;协调农业、水力部门引资300万元,实施土地整改,建设了村民饮水、灌溉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该村党支部书记豆光文介绍,2013 年至2014年,该村的金银花产值达到140万元,辣椒产值290万元,腊肉产值700万元。“今年金银花长势很好,估计会超过前两年。”豆光文高兴地对记者说,司法局不但帮他们解决了一时的困难,还给他们留下了可以长期产生效益的产业,变送血为造血,真正帮村民摘掉贫困帽子。
据了解,该村2008年人均收入为3000多元,2014年已达到8000多元,实现了整村脱贫。市司法局也从整体帮助全村发展,转向重点帮助困难户。2015年初,该局筹集资金20万元,给村里的残疾人、五保户、年迈老人和边远山区农户送上慰问金,让大家感受到暖暖的真情。
加强法律扶贫
将当地法治水平引向新高度
近两年,市司法局对当地的扶贫工作从经济扶贫向文化扶贫、法律扶贫转变,扶贫对象从繁荣村向整个桐梓镇,甚至整个武隆县扩展。先后投入24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帮他们圆大学梦,让他们走出大山,认识世界,将来能够回来建设家乡。
2014年,繁荣村建立了法援工作站,律师定时到村里坐班,给村民们当法律顾问,引导村民们在发生纠纷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向村民们进行普法宣传,针对农村容易出现的纠纷进行重点普法教育。还抽调了武隆县司法局办公室主任在繁荣村担任“第一书记”,进行为期两年的对口扶贫。
桐梓镇开展了人民调解培训,使广大基层人民调解员加深了对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认识,增强了做好人民调解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了法律政策水平和调解技巧,达到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效果。针对各村社干部的法制宣传活动也在桐梓镇开展了13次,他们将法律援助知识带回了各村社。官田村的钱希明就是因此了解到法律援助。
2013年初,钱希明在当地一个电站技改工程打工,6月份工程结束,承包人只发放了部分工资,欠下他和另外5人共计37695元工钱。此后两年间,他们多次找承包人要钱,都无济于事,只得到一张欠条。就在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法律援助给了他们希望。明确责任主体、收集证据、核准数额……经过法援律师的努力,在案件庭审中,承包人承认拖欠工资的事实。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协议,6名原告终于拿到了应得的辛苦钱。据了解,2014年以来,桐梓镇法律援助案件共有18起,上百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得到维护。
2015年,市司法局与西南政法大学合作,共同开展法律扶贫工作,将当地法治水平引向新高度。7月8日,首场法律扶贫宣讲会在武隆县召开,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学专家给该县四大家领导、政法部门干警及各单位行政执法人员等400余人作宣讲,强化了法律服务意识,有助于提高当地依法行政水平。其他不同种类的法律扶贫活动也将在当地持续开展。(陈洁)
·重庆两江新区知产法庭积极推进大众创业
·重庆:用改革创新的办法保护创新
·重庆司法局要求切实抓好安全稳定工作
·重庆警方启动整治套牌假牌车辆统一行动
·重庆破非法集资案137起挽损29亿余元
·重庆公安开展打击整治非法集资工作
·重庆公安开展打击整治非法集资工作
·重庆一中院“微”形式创新廉政教育
·重庆酉阳举办首届检察官律师辩论赛
·重庆沙坪坝开展“千万市民学法律”主题活动
·重庆全市社区矫正教育管理工作会召开
·重庆政法委召开“三严三实”专题学习会